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周汝昌百家讲坛唐诗宋词鉴赏(4)

唐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我也说我在楼上有了愁怀,那个意思是说,那个时候我哪懂,现在我可真懂了,可是我怎么说呀,欲说还休,哎,不要说了,这个古人一登楼,就引起愁怀愁绪,这个是普遍极了的一个主题,因为谈到这,我不妨也作为一个话题说几句,引起大家的思考,这个例子举之不尽,刚才说这个李商隐李易山,那是最好的晚唐诗人,写的那么多的美的诗,他有一首绝句这个好讲,四七二十八个字,“花明柳暗绕天愁”,“柳暗花明” 陆放翁不是也用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个“柳岸花明”,就是从这儿来的,他是学人家李易山的,不是他创造的,“花明柳岸绕天愁”,这个巨大的愁,“上尽城楼更上楼”,这一层眼界已经放宽了,看见柳岸花明,还嫌不满足,还要吸取更大的愁,更上一次楼,上了那仰天一看,看见一只孤雁,大雁从那儿(飞),他第三句是这么写,“欲问孤鸿向何处”,“欲问孤鸿”这个不是排的,就剩它一个,为了咏孤鸿,杜老有一首极好的诗,五言律,我现在背不上来,我就是没有背诗这个才能。

  先说李易山这个孤鸿,他要问它要交流,诗人的我和物不是有隔离的,这是一体物我一体。所以也就是天人合一,说孤鸿你今天是往哪飞啊,哪还是你的归宿啊,他就想啊,刚问完了孤鸿然后他马上想,“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我和它一样啊,当时那个社会历史环境,处境很不好。他是一人作嫁,他本人也就是跟人家做个幕客,满腹才华无所施展,没有知音都是这样的,孤鸿不知向何处,而我身世悠悠,跟那个一模一样,我上哪去这是登楼。我仅仅举这么一个(例子),没有这么多时间,你自己去找,为什么古人一登了楼,他就发生的这么巨大的感慨,还有更大的,说起来就是说,咱们讲诗词就是,左右逢源钩钩联联,这样启发你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最有名的初唐的,六朝时期诗的风格,刚一巨变的时候,有一个陈子昂,大家都知道,他最有名的那一首,不就那四句嘛,他登幽州古台,幽州就是大概就是古北京,我们这个古台,就是燕国的黄金台,现在报上最新的消息,说发现了乾隆时代,所定的黄金台的遗址,那个是不是古代,那个意思在朝阳门外,它是东南方黄金台,燕京最古的一个名胜,陈子昂登幽州古台,写下这么几句,诸位你想象他说的是什么,“前不见古人”这无头无尾,他站在台上,“前不见古人”,那台上本来就没有古人,你要抬杠,“后不见来者”,那后来他还没有登上来,这叫说笑话,他那个感情跟登高一望,上是天,下是地,那叫六合东西南北上下,我们中国古代词六合同春,就是这个宇宙这个时空,都包括在内,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仰视天下视地,这个当然包括了他都看了,他不能说我是六合。“独怆然而涕下”,他这是一种什么感情呢,他觉得他小小的个人,自我处在这个广大无边无际,这么一个时空当中,他万感齐声,这个无以名之,这个大概就是,人类有了心灵,看到这个大宇宙以后,这个小跟这个大怎么契合,它们关系如何,我在哪里我往哪儿归,“不知身世自悠悠”,是一个道理,说了一回诗人要多情,就是感情丰富,感情丰富的反面是什么,对什么都不管痛痒,也有一个成语叫“麻木不仁”,现代我借这个“麻木不仁”,是要说明我们作为文学工作者学诗词,特别是学我们中华古人的,民族的诗词的话,你要是麻木不仁,不是你自己的事,诗人所关怀的都是大家的事,但是他用个人的小感情,那个形式表现。

  现在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了,“麻木不仁”那个“仁”怎么写,谁都知道,左边一个立人,右边两横,仁义道德的“仁”嘛,怎么麻木跟这个“仁”连在一起,你想过吗,“仁”就是孔子说的那个“仁”,儒学那个真正的核心之核心,就是这个“仁”字,其他都可以先不讲,他说四个字,也就是解释这个“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人是“人”。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事物,你不要加于别人,反过来呢,你自己创造两句话,孔子这个就两句话八个字,实际上是一句话,这就是“仁”,“己”两句八个字的开头,“人”八个字的的结尾,一个“己”一个“人”,这个关系中国古来的圣贤,主要考虑的就是这个,其实诗人词人考虑的,写的也是这个,“己”你不愿意贡献,你不愿意你就不愿意,你却加个人,你这算个什么“仁” 你不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个名词,你会表现吗,哎呀孔子这个太罗嗦了,你会吗?我会。我就是讲这个说话逗笑,我用两个字,哪两个字?“体贴”设身处地,我如果是他,我又该怎么样,你做人、待人、人缘、人事关系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家庭成员,无往而不发生这个问题,这是中华民族文化最巨大的`,最伟大的精气神,灵魂之灵魂。诗人多愁善感,其实就是体贴,我今天这个讲了这么多,到这里画龙点睛两个字,《红楼梦贾》宝玉最大的特点,是“体贴”替别人想,他丝毫没有考虑,这一个事一个人来了,哎呀这个对我是有利是有害,这叫侮辱贾宝玉,他先考虑他的处境,他可怜,可同情,我怎么想办法救他,如果救不了缓解他的痛苦困难,它是这么回事,所以警幻仙姑,她说,你是在天分之中,有一股真情来体贴别人,这不就是“仁”嘛,就是这个“仁”,你说诗人、词人,他的本质到底是个什么,我们说了那么多多情善感,真正的中心,他是一个仁人,他是一个体贴,他想的事情非常多,那个头脑,那个领域,博大的不得了,崇高的不得了,这样是真正的诗人,不是舞文弄墨,抽几个美丽的词句,这个叫诗,叫诗人,不是,我把我这些不一定对的想法,暴露给诸位,请你们看看我这个对头不对头。如果不对,您毫不客气指出来,说你不行,你这个想法不对头,咱们研究切磋考虑。

  现在第一个问题,请问周老先生苏东坡之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创作的背景。

  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可是每一个主题,都是千言万语的事情,我真不知道我能够,用什么样的简明语言回答。比如说东坡这位大词人,不说他的诗,那个诗就更没法讲了,就是他有名的几首词,大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豪放派,说这个人好像是太豁达,心胸广博天地宽广,没仇没恨,什么事都看得开,那里是怎么回事,他是表达方式,“十年生死两茫茫”,你怎么感受这个,他一生写这个词,这个最悲伤、最沉痛,流露他的真情,他并不好,豪放是一种掩盖不想多说,人生如梦,算了吧,这是假象。真那个样他会做词,他闲着没事逛逛不就完了,欣赏古人的诗词不要看表面,不要看字面的意义,“十年生死两茫茫”,他是挽吊他的结发之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ngshi/188570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