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重阳节唐诗:九日齐山登高

唐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九日齐山登高

重阳节唐诗: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齐山登高》是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注释

  ①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②翠微:这里代指山。

  ③酩酊(mǐng dǐng):醉得稀里糊涂。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④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

  到了魏晋时代,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千金月令》也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菊以畅秋志。”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的方便,还自制了一种前后装有铁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在唐代,一些著名诗人都以诗篇记载了重阳节的活动。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说;“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杜甫《九日》诗中也写道:“去年登高 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等等。在宋代,登高之风依然风行。《东京梦华录》载:“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在南宋,据《武林旧事》载,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在民间,早期以登阜城门外五塔寺和左安门内法藏寺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蓟门烟树(德外土城)、八大处等为多。据《燕京岁时记》载:凡登高,必 “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

【重阳节唐诗:九日齐山登高】相关文章:

1.唐诗《九日齐山登高》

2.重阳节唐诗《重阳》

3.重阳节唐诗

4.重阳节古诗《九日齐山登高》鉴赏

5.重阳节古诗《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6.重阳节古诗《九日齐山登高》欣赏

7.重阳节唐诗《重阳日有作》

8.重阳节读唐诗《九日与友人登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ngshi/190451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