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唐诗之《汉江临泛》鉴赏

唐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作品简介】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原文】   《汉江临泛》   作者: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①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襄阳,汉川,在武汉市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临泛:临流泛舟   ②楚塞:楚地疆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三湘,漓湘,蒸湘,潇湘的总称。   ③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派:江、河的支流。   ④浦:水边。   ⑤好风日:风景天气好。   ⑥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韵译】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评析】:   这首五言律诗,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描绘出汉江的宽广,远山的迷蒙。展现了汉江壮丽浩渺的景色。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为全诗渲染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在这首诗中,诗人在远望和遥想的结合中,把三湘九派连成一气;他还把所见江山的空间跨度扩展至无限,由实景化入虚景;再以郡邑浮沉、天空摇曳的幻觉,极写水势的浩渺涌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多么空阔幽渺的天地苍山。这种表现空阔幽渺的艺术方法,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使人们领略到奇妙的时空景象。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唐诗三百首之《汉江临泛》鉴赏】相关文章:

1.唐诗三百首之《汉江临泛》

2.王维《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鉴赏

3.唐诗之汉江临泛

4.王维《汉江临泛》

5.《汉江临泛》王维

6.王维《汉江临泛》诗歌鉴赏

7.王维《汉江临泛》评析

8.《汉江临泛》赏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ngshi/23074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