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设计(4)

桃花源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桃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哪些人能感受到桃源的欢乐?(男女、老幼、渔人)

  生活环境—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黄发)怡然自乐,因为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小孩(垂髫)怡然自乐,因为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渔人乐,因为受到热情相邀(要、延)。

  男人乐:往来种作,乐不乐?(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安居乐业)

  (三)探桃源之奇

  奇在何处?

  桃林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奇,仿佛若有光,,且形状也奇: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人奇,种作、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奇;处处志之,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病终”

  问(1)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4)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二、深入研讨

  1好一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地!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再游桃花源。

  2读后思考: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我们找得到它吗?为什么虚构?解释“世外桃源”的意思。

  3有人说桃源是陶渊明积极的理想,也有人说是他的消极逃避,你怎样评价?

  (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不要象陶渊明那样幻想了一个美丽的社会,可自己却在贫病中死去。有人说,人应该有美好的理想,那怕它不能成为现实。)

  三、总结收束

  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我们的祖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寄托。《桃花源记》引起劳动人民无限遐想和向往,放眼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谁像陶渊明那样将绚丽的理想描绘的如此酣畅淋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huayuanji/16226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