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同步练习(4)

桃花源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处处志之。及郡下〔郡下:郡里,指武陵〕,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寻向所志:寻找原先做的标记〕,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刘子骥:名之,《晋书》有传,说他“好游山泽”。〕,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规:计划〕往。未果〔未果:没有实现〕,寻〔寻:不久〕病终。后遂无问津〔问津:问路,这里的意思是探访、访求。津,渡口。〕者。

  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行”,指船行。“忽”,说明是偶然的。“之”,指见到的景象。“异之”,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穷”,穷尽,走到头。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总写渔人的感受。接着写渔人看到的桃源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

  “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乃,竟然。

  “妻子”,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

  “焉”,在这里相当“于之”,即“从这里”。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可联系上下文推想。

  “语”,旧读yù,告诉。“语云”,告诉(他)说。“语”字后面省略了一个“之”字。“志”,同“”,做标记。“诣”,到……去。“如此”,像这样。

  刘子骥,与陶渊明同时代的人,把他写进去,表示事情真实可靠。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设下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忽逢桃花林”,为之一喜(一折)。接着写桃林美景,“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又设下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为之生疑(二折)。接着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初极狭,才通人”,又设下悬念:里边有什么,能走得通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为之一惊(三折)。接着写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绍了桃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渔人辞去时,“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又设下悬念:渔人出去后对外人说了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又为之遗憾(四折)。“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又设下悬念:找到了吗?“不复得路”,又为之迷惑不解(五折)。全文不过三百来字,却写出这样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语言够精练的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huayuanji/3841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