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桃花源记》教案(2)

桃花源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桃花源记》教案 篇3

  《桃花源记》是万古一梦,属于每个人的美丽之梦。它借助一个充满神秘离奇的故事,传递着人们对幸福自由美满生活的追求。短短尺幅之内,作者用饱蘸着绚丽憧憬的妙笔,极富诱惑力地描绘出桃花源的绮丽风光之美,恬静生活之美,善良人性之美。可以说,每一处都洋溢着理想化的意境,每一处都吸引着读者渴求美的目光。只有引导学生去发现平淡表述背后的强烈情感,挖掘每一处所展现的理想追求,才能真正走入桃花源,感悟桃花源。

  本文是初中最后一篇文言文,有了三年的学习,学生在翻译上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诸如翻译的策略、翻译的角度等。再加上本文以故事叙述为主,难理解的词句不多,所以在翻译理解上,可以多放手给学生,以此来检验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但本文蕴含的中华文化深厚,它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美好生活的心灵之 源,学习它,不能仅仅停在表面去分析作者的追求和惆怅,而要让学生的心灵之美做一次深呼吸。走入桃花源,学生要爱上本文,更爱上这个永远不会褪色的梦想。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特别要关注他生活的时代和他的隐士风格。

  2、 复习他的《饮酒》。

  教学目标

  1、检验并提高学生独自翻译能力,掌握诸如“妻子”一类的重要文言词。

  2、在品读中,能够体会出桃花源的美,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生活追求。

  评价设计

  1、学生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方法独自翻译文章,并及时积累重要词语。

  2、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想象的方法展现桃花源的美,并结合课前查阅资料,进一步理解文本主旨。

  3、学生能够联系现实,个性化地谈谈自己对这个“梦”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万古一梦桃花源

  用中国人远古之梦导入。《礼记》中关于“大同世界”的论述,孟子所畅想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关系,逐渐引出“世外桃源”。

  (让本文站立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背景中走入课堂,让学生在追梦的神圣氛围中走入文本)

  二、翻译--走近桃花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分任务,串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让学生自由发言。抓住“一位渔人,一次偶遇,一个地方,一段传奇”来理解。

  (一是检查学生在没有翻译情况下,能不能借助读就感受到基本脉络。二是为下面的翻译做好铺垫。)

  4、教师读“开首至欲穷其林”,学生不看注释口头翻译,并交流难懂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里,要引导学生考虑“翻译方法--留,调,删,换等,翻译角度--直译和意译”

  5、学生独自翻译全文。首先,不看注释,不交流。然后查阅注释,检验翻译准确度。接着小组交流个人不能解决的难点。

  6、班内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一些重要词:古今意不同的字。

  7、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评议。

  (第二步,要以学生自己翻译为主,甚至可以加大难度,比如不看注释先猜译,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的语感)

  三、品读--走进桃花源

  1、听老师读本文,同学思考: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说你对桃花源的印象,你会怎样表达?

  2、学生自由发言。可以引导出“神奇”“美丽”“幸福”等词。老师提议:桃花源真美!

  3、小组合作交流:从文章哪里你读出了桃花源的美?

  要求:交流后组内分任务,一人读原文,一人说美的原因。

  4:班内展示交流。

  教师引导抓两个点:一是不同的美--景色的美,前者是神奇的美,后者为富饶的美;生活的美,有精神的愉悦,也有物资的富裕;人性的美,有热情好客的真,也有宽以待人的善。

  二是激发想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的每一处是如何的美?可以想象一副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每一个人是如何的乐?可以想象一种境。让学生进行口头描绘。

  (此处是理解文本的关键之处,不能仅仅从文字表层点几处美,而要让学生深入到文本的内层,理解人性美,生活美,还要借助想象,把更丰富的景象幻化为最幸福最优美的感觉。观察学生,如果他们脸上没有愉悦,目光里没有羡慕,那么就可以说,这个环节是失败的。)

  4、提问:陶渊明为什么描绘出这样美丽的地方?他那个时候真的有这样一个桃花源吗?

  小组结合课前查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可以从《天上的街市》来做辅助点拨,从而更准确地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5、带一份情感再读课文。

  发现桃花源:惊奇--初入桃花源:惊叹--做客桃花源:赞赏--离开桃花源:担忧--难寻桃花源:惆怅

  (理解了课文,再融入自己的情感,老师要做这样的朗读指导:读出味道。)

  四、感悟--神往桃花源

  1、今天很多地方牵强附会称作桃花源,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向往的梦就在这里,也是美的享受。倘若今年五一假期,你到了桃花源,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2、你尝试做个比较:今天的生活状况和桃花源相比,哪个更让你喜欢?

  (两个问题,课堂上只需要用一个则可,根据前面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学生理解深刻了,用第一个问题。学生理解还需要加深,用第二个问题。)

  五、作业

  1、积累重要词,背诵课文。

  2、给“桃花源之行”拟出一段解说词。

《桃花源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2、技能目标:

  学会根据语境理解词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切身体验桃花源的自然美、风俗美。 教学重 点 掌握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语境理解词语。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重视对注释的识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课前检测:5分钟

二、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为创造性复述作准备8分钟

  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并插进一些话,使整个故事连贯起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丰腴。

三、分步品味课文1.想像桃源之“美”。

  (1)指名朗读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2)提问: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 美,你看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学生争相回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明确: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教师小结:听着大家的描绘,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2.理解桃源之“乐”。提问: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学生明确:男女、老幼、渔人

  提问: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看。

  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学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乐。学生明确:(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学生小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

  评读桃源之“奇”。

  提问: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 奇,那是因为 ”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明确:景奇、人奇、踪奇。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且形状奇特,“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人奇。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踪奇。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守竟然“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说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huayuanji/438064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