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深入了解“陶渊明”(3)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陶渊明辞官后,失去了经济来源,日子贫寒困苦,不得不靠“亲旧”接济。他在《与子俨等疏》中写道:“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是啊,他自己可以像颜回一样“安贫乐道”,但是,他的行为活法,邻居怎么看呢?老婆怎么想呢?因为他们不是“二仲”“莱妇”啊。就是现在,我也不完全赞同他的这一活法,“乐道”可以,但不能“安贫”,更不能贫至“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陶诗《乞食》)孔子的学生曾子,没有从仕,做生意了。还有范蠡,功成身退,弃官经商,又成为天下富贾。不是很好吗?我想,陶渊明的心中也曾充满了无尽的矛盾和痛苦,孤独和无奈。这是肯定的。

  陶渊明毕竟是陶渊明。他非常聪慧。很快,他在农舍的粗茶淡饭里,在田园的耕耘种作间,在夕阳的山气飞鸟中悟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他真的“忘言”了吗?不,当然不是。因为这里的“真意”就是说了,当时的世人们也不会懂。与其对牛弹琴,不如干脆“忘言”。在这里,他有一个伟大的发现——发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田园自然之美。我们知道,陶渊明独爱“菊”。因为他发现“菊”和他有着很多相似的品格。秋天,寒气肃杀的秋天,多像他生活的时代;菊花傲霜,他傲世;菊花独开无蜂蝶,他孤独人世无知音;菊花不与春天百花同绽,他不与浊世同流合污……就这样,他用田园自然之美中的恬淡与祥和,取代了他心中的孤独和痛苦。接下来,他又用诗文的方式,在田园自然之美中彻底回归了他生命的本真!也正是他的这种发现,让历代文人学者,特别是内心有着孤独和痛苦的文人学者,成为他的“粉丝”。如果他在孤独中沉沦,在痛苦中溺水,他还会得到后世的推崇和景仰吗?不会,当然不会。人人都有孤独和痛苦,但超越如他者几人?陶渊明,率性自然的陶渊明,如同涅槃的凤凰一样,浴火重生了!我不禁想起唐代元稹的《菊花》诗,喃喃诵吟: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17446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