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五柳先生是不是陶渊明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陶渊明为什么叫五柳先生?说五柳先生是陶渊明有依据吗?下文是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的依据:

  关于本文有两种意见:

  1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别人写的,文中的五柳先生是陶渊明心是所向往的理想人物,是他所追求的。与陶渊明相似,仿佛是他的自传,这一点也不奇怪。这只说明陶渊明的修为很高,就要达到他自己的理想了。当然他一点也不自恋。如果他自恋,认为自己就是五柳先生的话,那他早就写下这篇文章,作为自传了。

  南朝人沈约、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它突出地刻画出一个脱尘拔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但不重在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的首创。...便是证明,...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的自画像。南朝人沈约、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它突出地刻画出一个脱尘拔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

  开篇四句是对人物身分的交代。这位五柳先生不知何地人,也不知姓氏,宅旁有五棵柳树,便以五柳为号。古人既重地望,也重声名的。而五柳先生既不知何地人,也不知姓氏名字,都见出他远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便使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高人”之气笼罩全篇。语极平淡,味极深醇。

  “闲静”二句用正面叙说点出五柳先生最本质的情操。因为不为荣名利禄动心,所以能守志不阿,高出于流俗之上。“闲静少言”与“不慕荣利”互相映照。“闲静”既不因交往,“少言”即不喜应酬,也就是与世俗社会“息交”,正是不慕荣利者才有的表现。

  下面分四个方面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好读书”四句讲读书。他的读书态度很特别,“不求甚解”,只重在书中会己意、惬己心者,也就是寻求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八句讲饮酒。好饮酒,而家贫不常有酒,所以只要亲旧招饮,一招即去,一饮即醉,一醉即退,丝毫不以去留为意。见出先生之意在酒而不在人。于酒有情,于人无意,把嗜酒之味写得十分浓足。“环堵”五句讲安贫。住的是遮不住太阳挡不住风的破房子,穿的是粗布短衣还破着窟窿,打着补丁,瓢里常常没水,碗里常常没饭,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晏如也”,处之坦然。既不困贫夺志,也不因贫败意。“常著”四句是讲著文。他吟诗作文也在示志娱情。示什么志,娱什么情呢?就是本篇传记中所写的高志奇情:憎恶世俗,守志田园,借文章自乐其志,忘怀于世俗的得失,以此自终。四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读书适意,醉酒陶情,安贫乐道,著文娱志。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勾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立起来了,活起来了。选材极精,造语极简,意足笔止,风神宛然。

  论陶渊明是否“五柳先生”

  一、陶渊明及“五柳先生”形象

  魏晋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大分裂、大动荡、大混战的年代,东晋政权内忧外患、社会矛盾重重。然而这也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佛教、道教及玄学的相遇与融合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形成了魏晋张扬个性与不拘礼法的世风。陶渊明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他生活在晋宋易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很尖锐,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着,一生都在出仕与归隐中反复。

  陶渊明的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陶诗有饮酒诗、咏怀诗、田园诗之分,名作有《饮酒》二十首、《读山海经》十三首及《归园田居》等,而散文辞赋的地位也不下于他的诗歌。《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三篇更是反映了他的性情和思想,是其中的名篇佳作。陶渊明被后世尊为“千古隐逸之宗”、“隐逸诗人之宗”,但事实上,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的几十年里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直到梁朝昭明太子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的作品才开始受到后人的重视。至南朝,其诗文已开始广为流传。到隋唐时期,对陶渊明的评价也越来越高。《晋书》的编撰者房玄龄也将他归入“隐逸”一类中。

  沈约所撰《宋书・隐逸传》中提到“陶潜,字渊明。……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为之实录。”由于这样一句话,后世文人、学者多将《五柳先生传》视为陶渊明自传,认为“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而“五柳先生”所具备的鄙弃功名利禄、忘怀得失、悠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高人”品质也自然而然的成了陶渊明的个性特征。

  “五柳先生”其人,“娴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以自娱”……全文不过一百七十余字,去以简短精练的文字塑造出了安贫乐道、潇洒自然、遗世独立的隐居者形象。而陶渊明其人是否真如《五柳先生传》中所叙述的这般呢?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若抛开后半句以《五柳先生传》自况的说法,仅看前文,则只能得出陶渊明有实才、文笔好,性情认真自然,然而不缺不能看出他的安贫乐道和不慕荣利。从陶渊明的其他诗文中,也能够感受到,他徘徊于仕与隐之间并没有真正放下功名、富贵与忧愁,他大多能体现出悠然自得的《饮酒》诗,也是借彩菊饮酒来忘忧,而非真正的安贫乐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18884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