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陶渊明集卷之三诗五言《还旧居》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还旧居》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叙写旧居房屋的变迁、人事的推移,描绘了一幅萧瑟衰败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因环境、体衰而产生的岁月易逝、人生无常的悲慨之情。下面是相关的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说明]

  此诗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

  诗题“旧居”指柴桑旧居。陶渊明始居柴桑,约四十一岁时迁居于上京。在上京居六年,又迁居南村。诗人居上京时。尚常往来于柴桑之间,所以此诗说“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然迁至南村后,已多年未回柴桑。这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柴桑故地,见物是人非,大有沧桑之悲。在感慨万千之中,尤觉岁月易逝。人生无常,于是写下这首凄凉哀怨的诗歌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1)。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2)。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3)。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4),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5)。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6)。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7)。

  拨置且莫念,一筋聊可挥(8)。

  [注释]

  (1)畴昔:往昔,从前。畴:语助词,无义。时间约为义熙元年(405),诗人由彭泽归田那一年,从旧居柴桑迁往上京居住。上京:地名,当距柴桑旧居不远,六载:即诗人在上京居住的时间。去还归:谓常来常往。指经常回柴桑探望。

  (2)今日:指写此诗的时间,始复来:诗人由上京迁居南村后,已多年(约为七年)未回柴桑旧居,所以称这次返回为“始复来”,恻怆(cèchuàng测创):凄伤悲痛。

  (3)阡陌:田间小路,这里指农田。不移旧:没有改变原先的样子。邑屋:村庄房舍,或时非:有的与从前不同。

  (4)履历:所经过之处,周:全,遍。邻老:邻居家的老人。罕复遗:很少有还活着的。

  (5)往迹:过去的踪迹,有处:有些地方。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6)流幻:流动变幻,指人生漂流动荡,踪迹不定,百年中:即指人的一生,寒辔日相推:寒来暑往,日月相互交替,形容岁月流逝得很快。

  (7)大化尽:指生命结束。大化:原指人生的变化,《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后遂以“大化”作为生命的代称,气力:指体力。不及:不待。衰:衰竭。古人以五十岁为入衰之年。《礼记。王制》:“五十始衰。”诗人此时已五十余岁。这两句是说,我常担心死亡到来,还没等我体力完全衰竭。

  (8)拨置:犹弃置,放在一边,挥:一饮而尽的动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27724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