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陶渊明《拟挽歌辞 其一》与《拟挽歌辞 其二》原文注释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一与其二,小编已经整理了原文与注释,欢迎大家学习。

  《拟挽歌辞 其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说明]

  挽歌,哀悼死者的歌。陶渊明卒于宋文、元嘉四年(427)十一月,享年六十三岁。《挽歌诗》和《自祭文》是作者生前最后的作品。这组自挽的《挽歌诗》便作于逝世前的两个月,即九月。“挽歌诗”,逯本作“拟挽歌辞”,今据萧统《文选》所引第三首及陶本改。

  其一(1)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2)。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3)。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4)。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5)。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干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注释]

  (1)这首诗写刚死人敛的情景,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

  (2)非命促:并非生命短促。意谓牛死属于自然规律,故生命并无长短之分。

  (3)昨暮:昨晚。同为人:指还活在世上。今旦:今晨。在鬼录:列入鬼的名册,指死去。

  (4)魂气:指人的精神意识。《左传?昭公七年》疏:“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散何

  之:散归何处。枯形:枯槁的尸体。奇空木:安放于棺木之中。

  (5)索:寻找。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30253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