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陶渊明:永恒的桃花源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导语:在中国历代的文学大家中,陶渊明显然不是以诗文数量取胜的人,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一共只有一百多首(篇),但他仅凭数量不多的诗文就在中国的文学史、文化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是为什么呢?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永恒的桃花源,欢迎阅读!

  山水田园诗的鼻祖

  从文学上讲,可以说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他的诗文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诗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辛弃疾等都非常推崇陶渊明。文学之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魅力亦为世人津津乐道(世人能否做到是另外一码事)。在东晋那个政治动乱的年代里,陶渊明选择归隐,固守清贫,寄情山水,这一下子击中了历代文人的“命门”。尽管真正向陶渊明学习的人在历朝历代都是绝对的少数,但是,陶渊明在精神的坐标上又总是让人们仰望,使之遐想,使之反思。即便是到了现代文明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陶渊明依然有着他永恒的价值。

  陶渊明的家世曾经很显赫,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可是到了他这一代,家道就没落了,他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陶渊明很得外祖父之遗风。从29岁到42岁之间,他也曾外出做官,以图拯济苍生,“猛志逸四海”,可是,他生不逢时,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他仕途不顺,只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他当彭泽县令,刚到任81天就辞职了。当时,浔阳郡督邮前来视察,部下对陶渊明说:“当束带迎之。”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从此结束了他13年的仕宦生活。辞官归隐后,陶渊明精神愉悦,大有挣脱“樊笼”之感,遂赋《归去来兮辞》,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他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辞官归隐之后,陶渊明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日子过得比较悠闲。后来他的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陶渊明的生活从此转入困顿。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守田园,不肯出仕。

  陶渊明的房前栽种有五棵柳树,所以他又被人称为五柳先生。后来他干脆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在这篇文章中,陶渊明先描述了“五柳先生”的总体气质:“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接着又讲了他的生活细节:“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一个“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隐士形象。

  在归隐21年之后,陶渊明于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去世。去世之前,他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以表达他对生死的达观态度,其中的第三首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种看破生死的态度亦是他不断让后人追怀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3286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