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陶渊明与无弦琴(6)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弹琴是一种表达,而且是有声的具体表达,是一种有形的追求,而在老子的理论中,这样的追求只能是适得其反的,因为“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人要有所为,就必须无所为,这样,才能与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道”相顺应。老子说:“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按照这个逻辑,当然也应该“ 弹无弦”了。

  道家学说的另一位祖师庄子的观点与老子基本相同,他也说过“至乐无乐”,意思是最高级的音乐是不要去制造音乐,也就是说顺应自然、与物俱化、无所作为才是至乐。只有这样,精神才能逍遥无碍,才能得到自由。在这样的理念作用下,庄子便认为“人乐”不如“天乐”: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地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 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 无鬼责。生,而天乐者, 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因此,庄子更强调推重“天籁”,强调无己、丧我、心斋、坐忘,以使己与物同化、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只有“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庄子▪天地》),才能做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陶渊明的思想与老、庄有差别,但与魏晋其他士人一样,也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他又是一个极爱自然的人,大自然对他的安慰、给他的教益最多,他在大自然中最满足。身处于无限蕴涵的大自然中,陶渊明置琴不弹,一定是会选择无言无声来面对这种无限。除此而外,其他一切做为,即便是有一知己在旁可以对之弹琴,也都变得拘泥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3438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