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我心中的陶渊明范文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一:永远的陶渊明

  溶溶月,淡淡风,终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无影无踪,可是历史却为我们记载了你,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曾祖父是大将军,你笑之以对,未因此而骄傲。八岁丧父,十二岁丧母,未改变你乐观的人生态度。当家庭衰落后,你出仕做官,却因看不惯官场的浑浊讨厌人与人之间的假面相对阿谀奉承,更不因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而去。“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你体内最深切的呼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你内心最向往的生活。

  面对南山,你选择忘记,忘记所有的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清宁恬适的生活让人心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你洒脱旷达的心境让人敬佩;“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你积极乐观的态度更让人叹为观止。这就是你,一位不慕名利、只求淡雅的菊花君子。

  尽管家境贫寒,罢官归乡的你却不改豁达本性。“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人以流憩,时矫首而暇观。”一句句淡雅的文字勾画的出一幅幅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图,字字珠玑之中洋溢着乐观与从容。

  你的一生是不屈的一生,是让无数仁人志士敬佩的一生。你如莲般高洁,如菊般隐逸,如梅般坚贞,如竹般清正,花中四君子也难以比拟你这生于污浊却清于世的真君子。面对死亡的威胁,你吟唱着“死去何所得,托体山阿”的磅礴词句。你的精神如何能让人不去敬佩不去传颂呢?

  千古的文章已经流传了千古,你——陶渊明将永远伫立在历史之中。

  篇二:与陶渊明面对面

  在世人的眼中,陶渊明你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士;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五柳先生。你是高洁旷达的隐士,是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世外高人。

  时过境迁,跨越千年,我与你陶渊明面对面,却不由得发出另一番感慨。陶渊明,你“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是淡泊名利,自得其乐?你厌恶世俗官场,抛名弃利,是高风亮节?你鄙弃社会,“心远地自偏”,是是非分明?这些,在我看来,你多了一份孤芳自赏,少了一份应有的谦逊;多了一份逃避,少了一份面对。你的归隐,是一种自私的做法。

  你“忘怀得失”不过是孤芳自赏,终是为自己写了传记;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还是到亲友那里“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你避世退隐,不过是为你的逃避现实,寻了一个漂亮的借口。厌恶官场的你,若是真的心系百姓,何不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官,为百姓谋福利?但是,你没有。你辞官归隐之时,又是否想过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你怕,怕被官场的浓浓的墨水浸染,为何不勇于做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的莲花,傲然挺立?你担心没有知音,为何不甘愿做一株芬芳优雅的兰花,让幽香远播,弥漫整个社会?个人的力量是小,为何不做一颗最耀眼的星星,用微弱灿烂的光,给暗夜期盼光明的人以信心?无始何来终?你终是没有这份勇气,还是退缩了,选择了山林。

  包拯生活在污浊的社会,同样为官,面对皇亲国戚,却是刚直不阿公正清廉,为百姓断案无数,成为后人所传诵的“包青天”。而你,得到的只是所谓的“隐士,”却无其他褒奖,因为你从未和百姓站在同一条直线上,你选择的是退缩,求得自身的宁静,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私的做法?又何来自得其乐?贫是自己选择的,又何来“不戚戚于贫贱?”悠悠然的生活人人都向往,可若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选择做所谓的隐士,又怎么会有现在的国运昌盛?百姓的安居乐业?

  陶渊明,淡泊名利固然好,却应面对现实;安贫乐道固然好,却应选对道路;独善其身固然好,更要兼济天下。若你换一种眼光看待世界,就会发现你所谓的名不是百姓对你的褒奖。要懂得:为官,追的不是名;做事,谋的不是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百姓的幸福,人民的安居乐业!

  陶渊明,愿你换一种眼光看待世界,做一位新生的陶渊明。我会为你喝彩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3623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