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陶渊明“桃源理想”探析及反思(2)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桃源理想”形成原因 (一)“儒”“道”学说影响与“桃源理想”形成 陶渊明(公元三六五年———四二七年),字元 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 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县西南)人。陶 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 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 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 逸都作过太守。陶渊明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 父,十二岁母病逝,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学 习。外祖父孟嘉是当代名士,家里藏书丰富,给他 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他的个性、 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两晋时代,学者们以 《庄》《老》为宗而罢黜《六经》,他不仅像一般的士 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 《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他受了儒 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影响,培养了“猛志逸四 海”[2](P338)和“性本爱丘山”[4](P30)的两种不同的志 趣,成为未来社会理想形成和田园诗创作的思想 基础。[5](P393-395)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三九三年)陶渊明二 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农。此后,有 做过几任参军之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三十 九岁时,他开始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四十一岁时又 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因为要束带迎接郡里 派来的一个官员,他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 拳事乡里小邪!”[3](P2461)愤然辞官,远离统治者,洁 身自好,长期归隐田园。他赋《归去来兮辞》,表明 与上层统治阶级的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 心。入仕,则不满现实的污浊,郁郁不得志;归隐, 又不甘寂寞一生,夙愿无以为托。作者处于理想 与现实斗争的漩涡,难以自拔。陶渊明一生中仕 宦共十三年,三进三退,三仕三隐,是他为实现“大 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 绝望的十三年,是“济世”理想重创的十三年,也是 他独立人格不断凸现的十三年。[5](P395-400) (二)回归田园,怡然自乐,“桃源理想”在诗境 中酝酿 陶渊明辞官以后选择了归隐田园,与妻子一 起长期躬耕自资,过着贫苦自得的田园生活。彻 底脱离官场,归隐田园,就像笼中鸟飞回大自然一 样,感到无比自由和愉快。家乡的草屋、田地、树 木、炊烟,乃至鸡鸣、犬吠,都是那么的亲切、可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3742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