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陶渊明《桃花源记》是传授给金庸的“武林秘笈”(2)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发展

  后世文学中的“桃花源情结”

  自陶渊明之后,“桃花源”的形象经常出现在诗歌散文当中,也出现在小说里面。例如唐朝张旭的“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笔下的“桃花源”富有浓厚的神秘色彩,隐隐约约,模模糊糊。而王维则进一步将“桃花源”具体化、物质化,以至于用诗句勾勒出一幅工笔画,轮廓和线条越来越清晰,这就是他的《桃源行》。他笔下的“桃花源”,有具体的建筑,陶渊明只写到“屋舍俨然”,王维则写到“月明松下房栊静”,“平明闾巷扫花开”,连具体的打扫工作都呈现在画卷当中。此外,还有了近景和远景的区别,“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以至于人与人的对话也很清晰,“樵客初传汉姓名”。王维不愧是山水画大家,从“桃花源”的角度去眺望外面的世界,更衬托此处的幽僻,峡谷里不知道外面的人事,从“桃花源”向外望去,只看见白云重重的山岭。王维其实是将自己的辋川庄别墅风光挪移到“桃花源”,以求得精神上的宁静和安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只是一处写意的农庄,王维笔下的“桃花源”则是一处充满着人事的居民小区。长安的“桃花源”和九江的“桃花源”当然有区别。

  而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更是无不充满着“桃花源情结”。例如《三国演义》,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大量隐士在这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刘玄德三顾茅庐,也有走入“桃花源”的感觉。

  《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既是好汉起义的根据地,也是一处人间乐园,它与无能的北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林冲、晁盖、花荣和武松等好汉纷纷上梁山,其实也是奔向一个美好的世界。无边的水泊,满眼的芦花,葱茏的树林,形成了一个相对美好的世界,陶渊明笔下的是农民小生产者聚集的“桃花源”,《水浒传》里则是好汉聚居的“桃花源”。

  《西游记》中,大海环绕当中的花果山,四季鲜果不断的仙境乐园,是孙大圣精神上的故乡。相对于大闹天宫的惊心动魄和取经路上的曲折坎坷,花果山的静谧祥和,比取经目的地更令人向往。可以说,花果山是神话世界中的“桃花源”。

  再如《红楼梦》,在男权社会的重重包围当中,居然有一个幽美宁静,平等而诗情画意的美好世界,那就是“大观园”。这里环境秀美,奇花异草盛开,美好的人性在这里充分绽放,尤其是女性,在这里没有对她们的压迫。曹雪芹笔下的这处乐园,其实也是“桃花源”发展到这个时代的又一种变现。

  可以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都设置了一处类似于“桃花源”的乐园,这里凝聚着各个社会阶层对于宁静和美生活的憧憬,有“儿女桃花源”,有“神仙桃花源”,有“英雄桃花源”,还有“好汉桃花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927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