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题西林壁》名师导学案(3)

题西林壁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4)分小组朗读第一、二句 边读边思考:

  ①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观察庐山的?请大家在书上划出来。这是三组什么词?

  (“横、侧、远、近、高、低”,六个角度,分别出示表示“横、侧、远、近、高、低”六个观赏角度的庐山图片,并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见的景色是不一样的。 反义词——由此引导学生理解,“横”与“侧”相对,是“正面”的意思)

  ②诗人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山岭,山峰)

  ③看图说说“岭”和“峰”各有什么特点?

  (出示图片,提醒学生关注两幅图的差异。“岭”的特点是连绵不断;“峰”的特点是直插云天,用动作表示一下。)

  师:那连起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诗第一、二句,一边用手势来表示: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直插入云,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第一、二句主要写作者从各个角度去观赏庐山,女生读第一、二句。

  (5)男生读第三、四句,并思考:

  ①“面目”是什么意思?(由人的面目引出,“面目”即是样子、面貌)

  ②身是指什么呢?(由身体引出,“身”就是自身、自己,这里指诗人)

  师:这两句话连起来理解,就是“我不认识庐山的真正的样子,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用关联词说“因为••••••所以••••••”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③诗人从多个角度看庐山,都没看清楚它的真面目。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事物)

  师:不管从正面、侧面、远处、低处、高处、近处看庐山,都只是看到庐山的一个面。就像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看到的只是地球的一部分。但是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就能看到地球的全貌,我们才真切地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 所以这句话也正是蕴含了这样一个哲理: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事物。因此这句话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大家可以多读读。  总结:有时候我们看事物,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到腿就说这是柱子,摸到鼻子就说这是擀面杖。所以我们要学会全面、客观地观察身边的世界,不轻易下定论。

  活动3【活动】拓展延伸

  试着读一读苏轼其他的诗歌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活动4【作业】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ixilinbi/27015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