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题西林壁》优质教学设计(5)

题西林壁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5.练习背诵。

  点评: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理解和体会古诗文的情与理;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出于心,在诵读中通晓诗中理趣。

  六、拓展,升华延伸

  1.以诗比诗,出示《登飞来峰》,学生自读。

  2.谁能猜猜,为什么老师每次读《题西林壁》时,就会想起这首《登飞来峰》?

  引导比较《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

  3.小结:像《题西林壁》《登飞来峰》这样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就叫寓理诗,常读能让我们的头脑充满智慧。

  4.作业:推荐阅读《游山西村》《观书有感》。

  点评:通过链接形式、题材相似的古诗,扩大课堂的教学容量,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总评】

  在众多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抒写了浏览庐山的总印象,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启发读者思考和领悟。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教师的教学设计也独具匠心。

  首先,教师以精当的问题建构课堂,前两行抓住一个“身”字,将一二行诗的学习指向从整体到细节,并充分发挥想象在感悟、理解古诗文意境与情理的重要作用,当学生将“横、侧、远、近”等文字在头脑中转化成画面的时候,意境美就更加具体形象了。

  其次,这节课的整个教学流程严谨、适度。教学这样的哲理诗,“度”的把握拿捏要准,本诗字面上很容易懂,而要真正领会诗意,却很不容易。为此,教师努力做到有“意”,选好、选准角度,不抬高、不拉深,由读通——读懂,由景“不同”——人“不识”,由看山——看事物,层层深入,自然达成;二是有“理”,即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最终为说明和理解哲理服务、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服务,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在思维的想象和情感的活动中明白道理、升华运用,在身临其“景”中感悟、体验抽象的道理。教师选择了与生活实际相联,理解事与理的关系,如“猜猜陈老师帮助我解答问题后吟出了《题西林壁》中的诗句?陈老师说:‘你呀,是——当局者迷;我呢,是——旁观者清’”,让学生在反复涵泳中细细地品味出诗歌的理趣,“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三是较好地注意了拓展的有效性。这节课,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既加深对本诗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了学习内容。如同一景(庐山)、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初入庐山》与《题西林壁》);同一景、不同诗人的作品(李白、白居易、毛泽东等诗句);同一类型、不同诗人的作品对比(课前谈话出示描写山的诗句及《登飞来峰》等)。通过诵读比较,以教师引读、描述性、点拨性的语言,把学生对诗的理解引向深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ixilinbi/7499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