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谈安徒生与格林童话(2)

童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反对儿童接触童话的大有人在,他们给出的理由各异。让我们先以看似最合理的理由为例:我们通过阅读格林和安徒生所熟悉的童话在现代文化中难以为继。他们认为,这样的童话脱胎于一个相信巫术的封建主义架构的社会,和我们这样的工业化民主社会格格不入。所幸的是,可行性测试倒是简单易行。假如一个故事受读者或观众喜爱,它就是可行的;假如读者或观众认为它无趣或费解,则不然。比方说,一个没有自然科学及相应方法论的文化群体不太可能弄懂福尔摩斯;一个相信前途完全被命定的社会不太可能明白以愿望为主旨的故事;欧洲童话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可能无法移植到美国。玛格丽特·米德女士告诉我在欧洲,传统意义上的继母是心理学对恶毒母亲的委婉称呼,在这里却容易引起误解,因为有太多真正的继母;同样,人们怀疑和在父权训导的阴影下长大的我们相比,在一个父亲只是次要角色的社会,比如美国,童话里的巨人就不是一个那么令人胆战心惊的重要人物。然而,要知道哪里需要改动(如果有什么地方要改动的话),我们只需要讲故事,同时观察听众的反应。

  一般而言,一旦孩子喜欢一个故事,他会希望大人用一模一样的话复述它,但父母不应为此把印刷的童话故事奉若圣经。讲述一个故事总是好过直接照着书念,如果父母能依照所处时代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刊印文本做出改进,则善莫大焉。

  针对童话的另一项指控是,它们吓唬孩子,或唤起其施虐冲动,以此给孩子造成伤害。要证明后一点,必须通过对照实验证明读过童话的孩子比没读过童话的孩子通常更具虐待倾向。好斗、破坏和施虐冲动存在于每个孩子的身上,总的来说,他们象征性的言辞流露与其说是挑起其公然采取行动的一种刺激,不如说是一个安全阀。至于恐惧,即孩子被某些童话故事严重惊吓,我认为确实存在真实可靠的案例,但这通常是因为这个孩子只听过一遍故事。通过重复讲述,在孩子熟悉故事后,因恐惧而生的痛苦往往会变成直面并征服恐惧的快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onghua/906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