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王安石变法教案(4)

王安石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3、辽、西夏的威胁(边患危机)(板书)
北宋实行“守内虚外”、被动防御的军事政策,在辽夏贵族集团的掠夺和讹诈面前显得卑躬屈膝,软弱无力,始终受到辽和西夏的威胁和进攻,面临严重的边患危机。
表现:
1宋辽战争(教师结合《辽、北宋、西夏形势示意图》讲述。)宋辽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对辽的两次进攻,目的是把契丹势力驱逐出长城。(“夺取幽云十六州”,因为,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是在916年,947年其子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在这之前,契丹政权就已从石敬瑭手中得到了幽云十六州。而北宋建立于960年,时间要比辽国晚。因此说明,宋对辽的用兵是为了夺取幽云等州。)这两次战争的结果是宋军遭到失败;第二阶段是辽军南下,不断威胁北宋,但最终未能打败北宋,双方议和,形成对峙局面。
2澶渊之盟1005年)
A、背景:澶渊之战(1004年)
(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示意图》,特别指出“澶州距离东京很近”,对宋的都城威胁很大。)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大举南侵,到达澶州城下,逼近东京。(在宰相寇准力谏之下,真宗驾幸澶州,使宋军士气大振。宋、辽双方在澶州相持了十余日,本来军事形势于宋有利,宋军坚守辽背后之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死辽军统帅萧挞览。辽恐腹背受敌,乃密奉书请和。)宋军虽然打了胜仗,却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B、内容
宋纳银绢:规定宋每岁向辽输纳银十万两作为军饷,绢________,叫“岁币”;(议定疆界:双方约以白沟河(今海河支流大青河)为界;约为兄弟:双方约为兄弟之邦,宋为兄,辽为弟,宋真宗称辽萧太后为叔母。)因该盟约在澶州签订,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为澶渊之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anshi/3205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