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王勃诗文中的悲怆情怀(4)

王勃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山中》作于王勃旅居巴蜀之时,诗中写客居异乡,适逢晚风乍起,见万木凋零,秋意飒然,不觉而起思归之情。“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诗句虽短而境界阔大,颇显唐人风范。“长江”、“万里”、“高风”、“山山”无不是大气之笔,悲秋本来是中国诗歌中一个模式化的母题,在王勃笔下,同是悲秋却更见力道。表面看是一己怀乡之情,而实际上却是家国一体,将个人、天下、时代的悲怆融为一体,从而烈焰千丈,气魄惊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人们大多看中其高远开朗的格调和胸怀,但这份高远开朗并不是春风得意时的快慰,而是故友遭逢迁谪时的勉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无津”,气象依然阔大,紧承而来的却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伤感油然而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一转,快慰了天下无数离人,但这只是理智的劝勉与安慰,情感之结却未必真能解开。“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正是要以一种大丈夫的凛然豪气去化解小女人一般的依恋不舍,诗中的悲怆也正在于此。倘若携手痛哭,一泄汪洋,悲则悲矣,怆情何在?正是这种决绝而又豪气干云的离情别意,方显出大丈夫的气魄来。这种情感比一般的沾巾之痛更为复杂与深远,虽无燕赵豪侠易水歌别的惨烈,却也悲怆慷慨,深蕴凛凛豪气。

  以上我们通过对王勃几种类型诗歌的分析,复原了一位才华横溢而又志向难展最终英年早逝的青年才俊心中那份悲怀千古,怆然多气的诗情与文脉。斯人虽已矣,斯文却不朽,悲悯情怀,悲怆气概的介入,正是初唐诗风大变的显著表现。建安诗人曹植曾云:“烈士多悲心。”王勃的悲怆正是一种人性光华在诗坛的回归,并非没落阶层的感伤,而恰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bo/25261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