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王勃《采莲赋》(3)

王勃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王勃一生虽短促,但交游广阔,他自幼聪慧,“六岁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他天才早慧,自小受儒家思想教育,素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在十五岁作的《上绛州上官司马书》中就充满自信地说:“拾青紫於俯仰,取公卿於朝夕。”又在《上刘右相书》中说:“鹰扬豹变,出蓬户而拜青墀,附景搏风,舍苔衣而见绛阙。”然而终其一生,只担任过王府修撰及参军之类的小官职。对此,他是愤愤不平的,时时流露“殷忧明时,坎壈圣代”的情绪,虽然生逢大唐盛世,却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多难。这种悲凉的情绪,表现在他的诗歌中,“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更多的则表现在他的辞赋中,如《思春赋》和《采莲赋》。两赋的写作时间和地点虽不同,但写作处境和心态却极为相似——都是在仕途上受到挫折、打击之后有感而发的。

  王勃于上元二年(675)赴交趾省夫的途中,作《采莲赋》。《旧唐书·王勃传》云:“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夫,道出江中,为《采莲赋》以见意,其辞甚美。”在此之前,他曾受到打击。“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文福时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这次打击还牵连了父亲,王勃内心的悲愤可以想见。明乎此,再来看《采莲赋》的序文:“昔之赋芙蓉者多矣,曹王潘陆之逸曲,孙鲍江萧之妙韵,莫不权陈丽美,粗举采掇,顷乘暇景,历睹众制,伏翫累日,有不满焉,遂作赋。”王勃之所以不满前人描写芙蓉(即莲花、荷花)的作品——如曹植《芙蓉赋》、潘岳《莲花赋》、孙楚《莲花赋》、鲍照《芙蓉赋》、江淹《莲花赋》、萧统《芙蓉赋》、简文帝《采莲赋》等,主要并非炫耀才华,于前人一争高低,而在于它们“权陈丽美”,“突阙艳态”,即客观地描写芙蓉,词藻艳丽,而缺乏主观感情的投入和身世际遇的寄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bo/29730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