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王昌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李白的诗,了解作者 及其诗的风格。

  2、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了解 李白的友情诗及借月抒情诗。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加之语文综合能力还不够高,对诗词学习感悟力比较弱,课外知识积累较少。因此,本节课除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外,还专门为学生安排了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加强积累。

  三、重点、难点:理解李白诗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四、教学活动:

  (一)课前预习:

  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背诵李白诗,准备课堂展示。

  2、组长负责给组员讲解诗歌。

  (二)导入新课:

  《尚书》中说“诗言志”,我们也经常说诗如其人,就是说从一个人的诗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怀、个性、才华等,李白的诗也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所以,我们要了解李白,就要从他的诗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又不能不从了解李白的人开始。

  (三)讲授(李白简介):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 称“李杜”,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李白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 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天宝初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后蒙冤入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大量采用夸张、拟人和生动的比喻,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四)导学自学:

  1、从诗的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反复读,理解内容:

  (1)诗人在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流落之感,子规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取这两样景物,既点明了时令,也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氛围。

  (2)请赏析诗的最后两句(温馨提示:可从写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

  这两句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明月人 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达了对朋友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五)拓展阅读: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⑴

  客自长安来⑵,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⑶。

  此情不可道⑷,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⑸。

  作品注释:

  (1)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韦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长安。

  (2)客:指韦八。

  (3)咸阳:指长安。

  (4)不可道:无法用语言表达。

  (5)望望:瞻望,盼望。

  (六)赏读李白:

  1、送别诗、友情诗:

  《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客中作》《山中与幽人对酌》《沙丘城下寄杜甫》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2、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山中问答》《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登金陵凤凰台》《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蜀道难》,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

  3、描写渴望建功立业、仕途艰难、内心苦闷的:

  《秋浦歌》《南陵别儿童入京》《把酒问月》《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古朗月行》《行路难》《月下独酌》等。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朝廷重用,为国效劳,却怀 才不遇,诗人内心悲愤,常借酒、借月抒怀,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

  4、边塞诗、宫怨诗:

  《关山月》《塞下曲》《劳劳亭歌》《玉阶怨》《怨情》《长门怨》《子夜吴歌--秋歌》,表 现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

  (七)秀我风采:师生共读《将进酒》。

  (八)赏读李白: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古诗词的美,我们和王维一起“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和杜甫一起”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和李商隐一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和苏轼一样“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九)课下作业:

  1、自由阅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友情诗,背下来,下节课背给小组的同学听。

  2、自己尝试着写一首小诗,发到梦想花开群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2

  一、导入

  古人常常将月融入笔端。或望月怀远,或借月抒怀,或遥寄相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明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青莲居士。早年读书学剑,游览名胜,写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25岁时,出蜀漫游。42岁时,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放诞不羁,不到二年离开了长安,从此过着长期漫游的生活。“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参与永王幕府,但被唐肃宗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他走到四川奉节时,得到赦免。最后他病死在安徽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终年62岁。李白与杜甫齐名(比杜甫稍长),世称“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善于向乐府学习,形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具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悉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

三、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指读,指导朗读。

  3、全班齐读。

四、翻译诗歌

  1、解释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结合注释,试译诗句。

  3、交流难点,翻译全诗。

  参考: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五、诗歌赏析

  1、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明确:写景抒情的诗。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杨花,子规

  3、这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

  明确: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萧瑟、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体现出飘零孤寂之感。

  子规:又叫杜鹃、杜宇、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所以叫杜鹃啼归。

  (3)烘托心情:表现出诗人的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4、从这句景物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友人离别的痛苦。

  5、“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对友人的深切同情。

  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分离的痛苦,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和担忧之情。

  7、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明确:“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8、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明确:月的意象。

  (1)月形——团圆。

  (2)夜静月明,容易引起遐想;

  (3)明月升起,千里可共。

  (4)明月皎洁,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明月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9、明月与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体现作者对友人同情和关怀,还表现出两人的友谊如明月般纯洁光明,也寓两人的友谊就如明月长在一般会长存。

  表现出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思念。

六、主旨归纳

  明确: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漂泊不定

  子规——不如归去

  明月、轻风——寄送愁心:抒情——关怀、思念

  惜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changling/43797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