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王维诗《鸟鸣涧》教学设计

王维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诗《鸟鸣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诗《鸟鸣涧》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板书设计:

  《鸟鸣涧》

  唐王维

  山中月夜

  美静

  作业:

  1、背诵古诗二首。

  2、同步练习做完。

  王维诗《鸟鸣涧》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3、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在理解分析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写作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由诵读:读通顺,读准确,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自己解决。

  二、初读感知

  1、提问学生读文本检查效果,对字音不正确的地方纠正。然后齐读。

  2、结合注释感知诗歌大意,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找学生说出诗词大意。

  a、诗歌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b、这首诗歌中景物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带着自己的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情感,朗读出来。

  c、作者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4、明白了诗歌的内容,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首诗歌。

  三、诗情画意

  1、诗人及其背景简介:默读一遍后读诗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诗歌。

  2、听老师范读一遍,闭上眼睛感受诗歌。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齐读感受,个别学生诵读。然后谈自己的感受。

  3、写法指导:你认为这首诗歌写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呢?

  4、总结,配乐朗读。

  五、延伸拓展

  1、其他诗人眼中的春天。

  2、总结结束

  王维诗《鸟鸣涧》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⑵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⑶用文字描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情景。

  2、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感知诗意;赏读诗文,体味清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设计思路: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授之以渔”的过程。

  第一步,谈话导入,初读解题知作者。

  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

  2、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就“你认为我们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也就为后来的古诗学习需要的方法作出铺垫。

  3、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有效依据。

  第二步,细读讨论明诗意。

  1、一读,诗文读通顺。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选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让学生充分熟悉诗文,扫除生字障碍,同时自主解决部分难点。

  2、二读,讨论明诗意。

  启发学生借鉴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进行自学。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你都读懂了哪些地方?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能不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为学习任务,在多次自读、指名读的基础上进行自学、交流。

  第三步:诵读想像悟诗情

  要学生品读诗人的内心,激起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这一环节往往受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因此,配乐诵读诗歌,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想像画面,把自己当作诗人,体会当时的心境,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看图背古诗:《春晓》《咏柳》《望庐山瀑布》《静夜诗》

  3、师: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板书课题),再来学习与明月有关的古诗。《鸟鸣涧》。

  4、齐读课题,解题。“涧”这个字,它的偏旁是“氵”,我们可以推想“涧”跟——水有关。水在哪里呢?水在两山之间,所以,涧就是指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这流水是涓涓细流还是汹涌波涛?题目之意:鸟儿在山中鸣叫。那应该怎么读题目呢?谁来试试?(齐读)

  5、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大诗人,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人。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任大乐丞,因故被贬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宰相,提拔他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为叛军所俘,授以伪职。长安、洛阳收复后,被降职太子中允,后升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深于佛学,熟悉佛教经典。有一部《维摩诘经》,是佛教中智者维摩诘和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钦佩维摩诘的辩才,故拆开了他的名字,给自己命名为维,而字曰摩诘。王维多才多艺,除作诗外,又精通绘画、音乐、书法。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达到了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度艺术境界。有《王右丞集》,存诗400余首。他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苏轼就曾经夸他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这首诗,赏这幅画。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王维在这看见了什么呢?请大家到诗中去读一读,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4遍,前2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后2遍读的时候,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2、(屏显古诗)指名读。

  a你很会思考,夜静春山空,“空”这个多音字你读准了,真是一丝不苟。

  b声音清脆悦耳,读诗正确流畅,很好。

  c声音响亮,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了,自信的孩子,真不错。

  d读得很流利,又注意了诗内部的停顿,读出了诗的韵味。(出示停顿)

  3、齐读。

  4、这首诗你们都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呢?(春夜)指名回答,并说说依据。(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春夜)(评:你真会思考)

  5、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到诗中一行一行仔细地找一找,并把它圈出来,四行都找完了。(生回答)

  a:我们来看这里有桂花、夜、山、月、鸟、涧。这些自然景物有几种?(六种。)

  b:这六种自然景物并不是简单的顺序罗列,而是一幅和谐的自然山水画。你能不能读出来呢?体会一下。读一遍。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花、山、月、鸟、涧)

  6、的确,诗人在诗中写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

  7、刚才老师说这首诗中的`景物是有顺序的,是什么顺序呢?(用手势)从落花写到了夜,然后写到山空,再写到月亮,又写到了山里飞的鸟。这是一个什么顺序呢?(生:由远到近。)

  a:是由远到近么?(生:从近到远。)

  b:还有其他的么?看老师的手势——(生:我觉得是从低到高。)

  师:我觉得你们说的都对。这首诗歌不是简单的在罗列材料,而是一个立体的、流动的画面,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到诗中把这个合适的字找出来。指名回答。生:景物的特点是静,还有美。(板书静、美)(评: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把这个字找准了。)师:的确,这首诗给我们的一个深刻感受就是“静”。

  三、感知诗意,体味清幽

  1、指名读:你来读。你的声音很好听,读出来了那种静。

  2、第一行:人闲桂花落

  a、同学们都很会读书,读出了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个静静的夜晚。就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桂花轻轻柔柔地飘落了,(屏显:人闲桂花落)同学们看过桂花吗?长什么样子?小小的,细细的桂花落在地上声音响吗?声音小到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也包括张老师可能都听不到,但王维却在那个夜晚听到了。

  b、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写教室很静,静到什么程度?静到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那诗人写桂花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回答)

  c、是呀,夜是这样的静,但不仅因为夜静,更因为看风景的人心静,所以,王维他还是感受到盛开的桂花悄然落地的声音。看看“人闲”两个字,它正是告诉我们王维的心——(静。)哪个字写作者内心的静呢?(生:闲。闲的解释是安静)怎么才叫闲呢?(生:因为他没有什么事情,很休闲——)

  d小结:是啊,王维身处没有战乱,安定统一的盛唐,而他自己此时隐居风景秀丽的蓝田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悠闲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说自己是——人闲。

  e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把桂花落地的轻柔、舒缓展现出来。(指名读)(a不错,你的朗读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那桂花在空中飞舞的样子。

  b听着真美,风起花落缓缓的,是那样的轻柔。c一个落字读得很到位,就像真的看到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样子。)(女生齐读、齐读)女生读起来清清幽幽的,别有一番情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第二行:夜静春山空

  a、听着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王维才发觉夜是多么静啊!真是——夜静春山空。(屏显:夜静春山空)同学们,鸟鸣涧这里风景如画,白天,山涧中阳光灿烂,鸟语花香,游人踏青,动物们自由自在……真是热闹非凡。渐渐地,渐渐地,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游人散去了,动物们都进入梦乡了,山林也空闲下来了,整座山就像睡着了一样,静静的,静静的……如果此时,你也站在这座春山面前,你会用什么词语,什么句子来形容?

  b、是呀,静,静得诗人觉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没有了,空荡荡的。谁用朗读来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

  (a读得真好,那寂静的春山仿佛就在我们面前。b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恬静的画面。c想一想,诗人心中装的不是一小片山,而是整座山哪。d看着这座山,王维一定是这样说的:夜静春山空。)(范读)

  让我们用朗读来赞叹这座空山吧!(男生齐读、齐读)

  (a柔柔的,轻轻的,都沉醉在“静”中了。b如果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那你们的朗读就是读中有画。)

  让我们把这个“静”字留在心中,读好这句诗。(屏显: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齐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wei/19677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