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读王维的《渭川田家》(3)

王维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自然的春芳有停有歇,人生为何不能做短暂的停留?勿为形役,适心随意,看开些罢了。既然羡慕,又何须怅然,官不做也罢。但是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早已凝固了士人的大脑,“学会文武艺,卖给帝王家”。在那样一个社会里,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留恋也实属正常,不要说什么诗人的头衔也不是什么桂冠,想当年老杜就曾发出过“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质疑。质疑归质疑,至多发发牢骚而已。官阶几品,甚至生命几何,都要看看皇帝老儿的心情或主子的脸色。

  拿的起放得下,哪能像说说那么简单。同样不可为,一个出于无奈,一个出于自愿。退一步说,即便是身在乐园,内心还有几分不甘。垂钓者毕竟都是高手,玩不好有可能小命攸关。困兽犹斗,正是难解心中的困局,才有这既“羡”又“怅”骑虎难下的两难局面。

  田夫,也就是农民,可不同了。他们心中没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幻想,没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期盼,更没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他们有的只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艰辛,有的只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热情,有的只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爽朗。

  墟落穷巷便是他们的生存环境,牛羊麦苗桑叶眠蚕便是他们的所有家产,荆扉竹杖锄头便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工具。贫穷落后简单是他们物质上的表现。但贫穷并不意味着悲伤,物质上的匮乏有时反而助长了灵魂的滋润。从“念牧童”“侯荆扉”“荷锄立”“语依依”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他们精神上的丰富、情感上的和谐。虽然雉雊苗秀 蚕眠叶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丰收,但对他们来讲,早已寄予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样东西,在这里显得是多么的和谐与自然呀!  一首诗就是一个生活片断,一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诗就是理解生活,读诗就是明白事理。回归生活,读诗吧!

  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学诗是如此,学什么又不是如此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wei/5769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