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古诗《望岳 杜甫》赏析(2)

望岳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曾:通层(见人教版《语文》八上)

  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应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古诗《望岳 杜甫》赏析]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yue/1760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