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从《望岳》看杜甫诗歌对视点\视角的运用(6)

望岳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其实,即使在以叙事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作品中,杜甫也非常重视对视点和视角进行调整和转换,从而使诗歌的结构变化多姿而自成机杼,意脉连绵不断而起伏自如。如“三吏”、“三别”,以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叙事诗,如果从叙述的顺序与结构的关系方面去体会,我们也很容易发现诗人对视点和视角的调整和转换达到了驾驭自如、炉火纯青的境界。我们可以拿《石壕吏》为例,稍作分析,体会个一下杜甫叙事诗在视点与视角变化方面的特点和成就。在《石壕吏》中,诗人先以“暮投石壕村”为视点,展现出“吏呼”、“妇啼”的悲惨景象,展开了抓丁与躲丁的故事情节;接着,以老妇为视点,通过她的口述,交代了她家三男戍边与战死,儿媳衣无完裙,孙子嗷嗷待哺的苦难生活背景;最后,再把视点推到夜久天明时分,以抒情主人公的视角来关照那位“独与老翁别”的老妇,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与升华。由于诗人善于调整叙事的角度,采取了非常合适的视点和视角来推进诗歌的故事情节,因而全诗结构完整而波澜起伏,叙事清楚而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史诗”的特点。这是杜甫叙事诗中成功驾驭视点与视角,精心设计篇章结构有范例,完全可以与以写景抒情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望岳》诗互相参照。

  在具体的阅读鉴赏实践中,当一篇完整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诗歌作品呈现于我们的面前时,如果缺乏按照视点、视角去寻绎脉络,体会诗意的习惯与能力,就很容易对作品思想内容感到迷茫,甚至难以理解,不能全面把握作品的内涵与意境。从一定意义上说,杜甫这首《望岳》诗,是诗人现身说法的重要之举,它将视点和视角的调整和转换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之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我们,让我们深得诗家之三昧,受用无穷。  参考文献:  [1] 萧涤非.望岳――杜甫.唐诗鉴赏辞典[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 周丁力.杜甫《望岳》艺术探微[J].文学教育,2008(7).

  [3] 郭杰.仰望泰山,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J].古典文学知识,2001(6).

  [4] 浦起龙.读杜心解[M].中华书局,1961.

  [5] 霍松林.月夜――杜甫.唐诗鉴赏辞典[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yue/48215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