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汪曾祺《八月骄阳》阅读答案

汪曾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八月骄阳

  汪曾祺

  张百顺年轻时拉过洋车,后来卖了多年烤白薯。德胜门豁口内外没有吃过张百顺的烤白薯的人不多。后来取缔了小商小贩,许多做小买卖的都改了行,张百顺托人谋了个事由儿,到太平湖公园来看门。一晃,十来年了。

  每天到园子里来遛早的,都是熟人。

  来得最早的是刘宝利。他是个唱戏的。剧团演开了革命现代戏,台上没有他的活儿,领导动员他提前退了休。

  跟他差不多时候进园子遛弯的叫顾止庵,早年教私塾,后来给人抄书,抄稿子,代写家信。解放后,又添了一项业务:代写检讨。后来搁了笔。每天就是遛遛弯儿。

  这天他进了太平湖,公园看门的张百顺正在湖边淘洗螺蛳。

  “顾先生,您说这文化大革命,它是怎么一回子事?”

  “您问我?——这谁知道。”

  “这红卫兵,呼啦——全起来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他们怎么有这么大的权?谁给他们的权?”

  刘宝利来了。

  “昨儿,我可瞧了一场热闹!”

  “什么热闹?”

  “烧行头。嗬!堆成一座小山哪!大红官衣、青褶子,这没什么!帅盔、八面威、相貂、驸马套……这也没有什么!大蟒大靠,苏绣平金,都是新的,太可惜了!这值多少钱哪!一把火,全烧啦!火苗儿蹿起老高。烧煳了的碎绸子片飞得哪儿哪儿都是。”

  “唉!”

  “火边上还围了一圈人,都是文艺界的头头脑脑。有跪着的,有撅着的。有的挂着牌子,有的脊背贴了一张大纸,写着字。都是满头大汗。您想想:这么热的天,又烤着大火,能不出汗吗?一群红卫兵,攥着宽皮带,挨着个抽他们。劈头盖脸!有的,一皮带下去,登时,脑袋就开了,血就下来了。——皮带上带着大铜头子哪!

  “唉!”

  这工夫,园门口进来一个人。六十七八岁,戴着眼镜,一身干干净净的藏青制服,自家纳的千层底布鞋,拄着一根角把棕竹手杖。这人见了顾止庵,略略点了点头,往后面走去了。这人眼神有点直勾勾的,脸上气色也不大好。这人走到靠近后湖的一张长椅旁边,坐下来,望着湖水。

  顾止庵说:“茶也喝透了,咱们也该散了。”

  张百顺把螺蛳送回家。回来,那个人还在长椅上坐着,望着湖水。

  柳树上知了叫得非常欢势。天越热,它们叫得越欢。赛着叫。整个太平湖全归了它们了。

  张百顺回家吃了中午饭。回来,那个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粉蝶儿、黄蝴蝶乱飞。忽上,忽下。忽起,忽落。黄蝴蝶,白蝴蝶。白蝴蝶,黄蝴蝶……

  天黑了。张百顺要回家了。那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蛐蛐、油葫芦叫成一片。还有金铃子。野茉莉散发着一阵一阵的清香。一条大鱼跃出了水面,歘(xū)的一声,又没到水里。星星出来了。

  第二天天一亮,刘宝利到太平湖练功。发现有人投湖啦!他叫了两个打鱼的人,把尸首捞了上来,放在湖边草地上。这工夫,顾止庵和张百顺也赶了过来。

  顾止庵四下里看看,说:“这人想死的心是下铁了的。他投湖的时候,神智很清醒,你们看,他的上衣还整整齐齐地搭在椅背上,手杖也好好地靠在一边。咱们掏掏他的兜儿,看看有什么,好知道死者是谁呀。”

  顾止庵从死者的上衣兜里掏出一个工作证,是北京市文联发的:

  姓名;舒舍予 职务:主席

  顾止庵看看工作证上的相片,又看看死者的脸,拍了拍工作证:

  “这人,我认得!怪不得昨儿他进园子的时候,好像跟我招呼了一下。我还上他那儿聊过几次。人挺好,有学问!”

  “您等等!他到底是谁呀?”

  “他,就是老舍呀!”

  刘宝利看着死者:

  “我认出来了!在孔庙挨打的,就有他!您瞧,脑袋上还有伤,身上净是血嘎巴!——我真不明白。这么个人,旧社会能容得他,怎么咱这新社会倒容不得他呢?”

  顾止庵说:“‘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这大概就是他想不通的地方。”

  张百顺撅了两根柳条,在老舍的脸上摇晃着,怕有苍蝇。

  “他从昨儿早起就坐在这张椅子上,心里来回来去,不知道想了多少事哪!”

  “‘千古艰难唯一死’呀!”

  “那干吗要走了这条路呢?这秋老虎虽毒,它不也有凉快的时候不?”

  顾止庵环顾左右,沉沉地叹了一口气:“‘士可杀,而不可辱’啊!”

  刘宝利说:“我去找张席,给他盖上点儿!”(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通过对刘宝利、顾止庵、张百顺三个市井百姓人物身份的交代,直接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B.刘宝利、顾止庵、张百顺三个人关于文革所见所闻的对话表现了普通百姓对于文革中发生的“烧戏服”“打人”等事件的困惑和气愤以及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C.小说中描写了文革中普通百姓能“忍”和老舍的“不忍”,表现了中国老百姓的坚韧和作为知识分子的老舍的脆弱。

  D.刘宝利、顾止庵、张百顺是平常人物,也是最符合艺术真实的人物。对他们身份的交代,既为下文的谈话内容做铺垫,也为见证一位作家的死作铺垫。

  E.作者冷静地反复叙述这个人“坐在后湖的一张长椅上望着湖水”,这个动作的四次重复,笔端凝注了无限的悲怆与沉痛。

  (2)小说中的老舍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用第三人称,老舍先生的一切,均由几位当事人眼中看出、口中道出,这是侧面描写的方法。你认可这种写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zengqi/3208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