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王之涣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是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现实主义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中节选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情境教学法与比较教学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书接上回,继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读过很多遍红楼梦,最感动我的内容到底是什么?闲暇之余,我写了一首小诗,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请看大屏幕:(配曲)

  一座大观园,凋零了一段未了的凄美情缘:

  枉自凝眉,一个是花容渐瘦岂堪怜;

  徒劳牵挂,一个是少年多情却成空。

  潇湘馆内,竹泪点点,芙蓉的余香已成为痴情人的梦魇;

  怡红院里,寂寞声声,无从的相思早化为难言的情衷。

  红尘的羁绊无奈束缚着前尘的因果;

  心灵的默契只能轮回成永世的风流。

  于是一部红楼梦,成就了一个不朽的千古传奇:

  三生石畔,一曲爱情悲歌,

  演绎几许缠绵,几多追企;

  金陵曲中,十二红颜风姿,

  描画千红聚散,万艳无依。

  焚香月下,无数风冷霜逼,

  见证几番珠沉,几番玉碎;

  悼红轩中,十载血泪酸辛,

  创造多少绝妙,多少神奇。

  如今,红楼梦虽断,金陵曲犹存:

  万代繁华镜里,木石前盟已相忘成怀金悼玉的往事;

  古今同一梦中,世间儿女却沉醉成旷世奇缘的情痴。

  教师:是的,《红楼梦》中,最动人心魄的还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中国文学史,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象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提示得那样全面,深刻。不仅如此,曹雪芹还以他高超的艺术手法,将这段生死爱情描写得生动诱人,耐人寻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黛玉,步入贾府,相会宝玉,在宝黛的情感世界中去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吧。

  二、阅读鉴赏人物形象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到宝黛初会的部分,速读课文,然后依据课文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在林黛玉进贾府前,他们是否见过面?她了解到的贾宝玉是什么形象?黛玉最初认为宝玉是怎样一个人?听了王夫人的话,黛玉又是怎样想的?(可摘取书上词语回答)

  明确:未面见,只耳闻。王夫人称——混世魔王贾敏称——顽劣异常等

  教师在此处追问:王夫人为什么这么说自己的儿子?

  宝玉:从侧面写出宝玉与世俗不合。

  师:在王夫人和林黛玉母亲的眼里,贾宝玉的一切行为都与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相容的,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更是一个受到贬斥的人物。但由于他受到贾母的宠爱,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地位,所以成了一个特殊人物。(学生从课文中找材料并回答。)

  学生发言:最初的黛玉认为他表哥性情极好,此所谓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早有一宝玉矣!可以看出黛玉对宝玉的关注。

  听了王夫人的话,黛玉有了这样的心理活动“这个宝玉不知是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看出林黛玉也是一个好奇之人。这就为她看好她的表哥打下了情感的基础。(注:教师发问“懵懂”一词为何意,不明事理,难道这么大了,还不懂事,暗点宝玉之不合世俗。)

  师:林黛玉与贾宝玉见面以后,她的心理有何变化,她对贾宝玉的印象是什么?

  提示:

  1.这时的林黛玉有一个心理由原来的疑惑变为惊讶“何等眼熟到如此!”

  2.真是见过吗?没有见过而说见过,似曾相识,自然徒增亲切之感!

  3.黛玉眼中的宝玉到底是什么样子?找出课文中描写贾宝玉相貌的语句,并朗读。(概括贾宝玉的外貌特点: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4.林黛玉是怎样评价贾宝玉的相貌的?最是极好

  师:(追问)面对如此一个英俊多情的翩翩佳公子,揣度一下黛玉的心态。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几个字,正是十分准确地写出了林黛玉心中对贾宝玉的默默情怀。

  师:贾宝玉与林黛玉见面以后,他对林黛玉的印象如何?在黛玉面前是怎么表现的?

  先请几名同学给录像分角色配音朗读,再现一下贾宝玉初见林黛玉的情景。

  1.宝玉眼中的黛玉又是什么样呢?(朗读外貌描写,归纳特点美貌聪慧,多情多病)

  (可浅析:文章中,贾宝玉用病如西子来评价林,可见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2.贾宝玉用一个词语给了自己眼中的黛玉一个总的评价,这个词是:与众各别。充分看出他对黛玉的欣赏。

  (突出点明了黛玉的眉尖若蹙,四个字预伏下了黛的结局,长愁何能却病,怯弱安得永年。)

  3.贾宝玉在黛玉面前又是如何表现的?能看出他的什么心理?

  明确:这是文中最为精彩的一段文字。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上,贾宝玉为了向林黛玉表示友好,他极尽表演之能事。他强调“见过、面善”,问书送字,分明看出他对黛玉的亲近和关切。

  他问玉甚至还摔玉,摔玉一场是构成这一回的高潮。下面我们来看看“宝玉摔玉”。

  师:宝玉摔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摔玉一回能表现出什么?

  提示:由于黛玉的“与众各别”的美引起的。

  明确:在宝玉看来,这“通灵宝玉”连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自然要摔。摔玉写出黛玉的美。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zhihuan/357521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