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

韦应物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韦应物和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都具备了“清”的审美理想和“雅淡”的诗境。那么风格有哪些异同呢?

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

  一、韦、柳山水田园诗的共同风貌

  (一)萧索低沉的中唐之音

  韦应物的创作时期主要是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据《唐才子传校笺》载:“应物,京兆人也。尚侠,初以三卫郎事玄宗;及崩,始悔,折节读书。”第二册163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亲眼目睹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巨变,诗人清楚地知道美好的时代将一去不返,无奈、苦闷、叹惋等复杂的感情在心中相互交织却又无法言说。柳宗元则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他一生面对的就是社会遭遇了巨变后的疮痍与民瘼。他们的诗从内在的感情基调上就已经迥异于王孟,少了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中开阔明朗的意境与大气,没有了田园诗中所描绘的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劳动收获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借景抒发寂寞惆怅,借景来排遣心中的郁结。而田园诗则描绘课税的沉重与农事的艰辛。

  柳宗元就喜在诗中自言寂寞,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暄。倚楹遂东旦,寂寞将何言。”诗人中夜睡起,开窗欣赏起夜景,天上斜月初升,晶亮滚圆的露珠在竹叶上微颤,耳畔隐隐传来泉水的叮咚与偶尔的鸟啼,一切都静谧无声,清冷冷的空气使诗人睡意全消,直至东方发白。在如此安静的夜里本应以闲适的情怀来欣赏自然景象的无限美,但诗人体会到的却是满腹的寂寞无以言说。一个“寒”,一个“泠泠”将诗人的心情衬托得无以复加,景作情语,情由景出,顿觉寂寞悠长。再来看韦应物的田园之作《观田家》中的:“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着重描写了农事的繁重。新春来临,新一年的劳作又开始了,农人们终日辛勤耕作却换不来丰收,连课税也无法负担,道尽了农人的辛苦。

  在韦、柳的诗中已经看不到盛唐时风发的意气、高扬的理想,没有了那种浓烈奔放的感情,萦绕诗中的始终是一股挥之不去的低沉与萧索。他们的诗已经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环境在诗歌创作中的必然反映。

  (二)清的审关与雅淡的诗境

  韦、柳山水田园诗都具备了“清”的审美理想和“雅淡”的诗境。胡应麟曾说:“靖节清而远,康乐清而丽,曲江清而淡澹,浩然清而旷,常建清而僻,王维清而秀,储光羲清而遍,韦应物清而润,柳子厚清而峭。”指出了他们所共有的“清”的诗美理想,这是中国式的山水田园的审美方式,韦、柳二人同样继承了这一点。关于“雅淡”的诗境,施补华《岘慵说诗》:“王、孟、韦、柳皆得陶公之雅淡,然其沉痛处,率不能至也。境遇使然。”白居易《与元九书》谈到韦应物时说:“其五言诗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杨万里说:“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由此亦可见二人山水田园诗中“雅淡”的特点。韦应物的《游溪》:

  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玩舟清景晚,垂钓绿圃中。落花飘旅衣,归流澹清风。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

  云雨初收,诗人独至溪边,一边垂钓一边静心欣赏晚景。溪面上水气氤氲,连鹤的影子也是朦朦胧胧的。微风轻拂过水面,落花轻粘衣襟,好一派悠闲自适!极目远眺,但见树木青葱,满眼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溪水的透明,鹤唳的悠扬,落花的香淡,微风的清凉奠定了整首诗“清”“雅”“淡”的特色。就连诗人所寄寓的感情都是淡的,并不再执着地追寻溪水的源头,放眼望进满眼绿色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再看柳宗元的《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欺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夜宿河边西岩下,清晨打水、燃竹造饭,不被外界所扰而又充满生活之趣。太阳升起,炊烟已不见,诗人无法判断渔翁是否还在,正在犹豫间,听到了水面上传来的摇橹声,渔翁再次出现在视野里,只是渔船已越来越远。只留下水面的涟漪与白云……整首诗的画面中只出现了水的绿与云的白两种色调,构图简洁,只有渔翁与渔船,省净至极,清空的意境更觉韵味悠长。诗人着笔又极轻,仿佛一笔带过毫不用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eiyingwu/2323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