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文天祥的第二故乡(2)

文天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赣县吉塘村是文天祥的第二故乡

  2012后炎夏,我带学生去赣县吉塘野外实习时,无意发现了当地陈氏宗祠还与文天祥有一段“求学情缘”,向导陈老师是学生黄丽欣丈夫的哥哥,他热心地引导我们来到陈氏宗祠,指着祠堂旁的一间“颖川堂”厅房说,当年这是文天祥少年读书的地方。

  据说,私塾遗址原屋早已倒塌,仅存一堵断墙。近年,吉塘村民在原址“颖川堂”后厅位置建了一间厅房,起名“诗礼堂”。一幅堂联吸引我们的目光:“昔日韦布来章贡,今朝紫袍登颖川”笔锋雄健。想不到,在吉塘还珍藏着文天祥一段荣耀历史。这意外的收获着实让我们兴奋。

  在陈老师的讲述下,我们思绪翩翩起舞,静思中恍惚历史从远方走来:宋朝某年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在吉塘村陈氏祠堂门外,昏倒一个奄奄一息的少年,村中乐施好善的陈氏殿升公路过,见那少年头上显绕祥光,认定此人不凡,赶紧救起。待少年醒后,细问来历,方知此少年名叫文天祥,年方十二岁,庐陵富田人,为寻找因屡试不中功名而背井离乡的父亲,辞母独自踏上了艰难困苦的路程,一路打听,一路乞讨到此。殿升公听后,拉着文天祥来见正在私塾讲课的先生文革斋。父子相见,悲感交加。文天祥千里寻父的孝举,一时传为佳话。

  殿升公留下了文天祥,一边放牛,一边伴三子读书。文天祥劳动勤快,聪明好学,三年之后,文天祥和陈家三子陈庭训参加县试,分别以第一,第二名考中秀才。他们在吉塘继续攻读。几年后,文天祥要随父返回故乡,临别,殿升公重金馈赠文氏父子。

  德佑年间,文天祥中状元,后放任赣州知府。他为了报答吉塘村乡亲父老知遇之恩,亲临吉塘致谢,并亲笔题赠“文星聚奎”的门匾和“昔日韦布来章贡,今朝紫袍登颖川的堂联给吉塘村留念。后人把门匾刻成了石匾镶砌在颖川堂大门门额上,堂联用上好的木刻成精美的阳刻木联,挂在正堂。

  赣县吉塘人淳朴好客,助人为乐。文天祥少年的文化启蒙得益于吉塘村的陈氏显贵人物殿升公的慈爱和惜才。

  人生路上要有贵人相助。 文天祥与吉塘的缘份,不是如此吗?因为吉塘人乐善好施,为少年文天祥读书提供了一张书桌;因为吉塘人胸怀坦荡,才让文天祥有报考机会,从而脱颖而出,走上仕途。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entianxiang/3246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