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文天祥的第二故乡(3)

文天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文天祥任赣州知府举兵“勤王”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元军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

  今天之赣州市八境公园内,湖水荡漾,绿竹林里摆放着数尊披甲石人,挺立不跪而失却头颅,这是纪念追随文天祥出生入死的抗元义士。想想当年赣州男人还是蛮有血性的!

  文天祥挥毫为兴国三僚杨公祠题联

  知道文天祥去过三僚村的人,恐怕很少了。也许你会问,三僚是风水圣地,是培养国师的摇篮。文天祥无风水爱好,哪会去三僚?

  但是历史史册就铁板钉钉地记载着这段历史。据三僚廖氏三房族谱中收录的文天祥南宋咸淳元年冬撰写的“廖氏族谱”中记载,文天祥和廖氏的应和、应刚、应高昆仲是好友,宋咸淳元年,文天祥刚授江西提刑按察使,不料祖母梁夫人殁,回吉安治丧丁忧,故友廖应和(尚未授职的新进士)来访,请他去三僚为廖氏族谱作序。文天祥不高兴地说:“现在国家安危(元兵南侵),你怎么不考虑国家大事,只考虑自己一家之谱呢。”廖应和回答说:我是在国为国,在家为家。现在朝庭没让我管国家大事,我只好先管好我一家的事,将来你替国家来擢用我,我自当毁家纾难以报知遇之恩。”文天祥无奈,只好呜呼感慨一番,应邀而往。

  相传文天祥到三僚后,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堪舆祖师杨救贫对他说:“如果你能给我祠中贡献一点心血,我保你位极人臣,拯救国家。”文天祥醒来一问,廖应和说杨公从不食言,文天祥正好丁忧赋闲,不但为廖氏写了谱序,并欣然为杨公祠题写了诗签。这诗签和其他寺庙的签不同,是以易经卦象为题,共八八六十四签,流传至今,是三僚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仅十一年后,(南宋德佑二年),文天祥从知临安府骤升右丞相,果然位极人臣。后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拘,出逃后径至兴国,设立抗元都护府,募兵抗元。文天祥重回三僚,颇以杨公托梦灵验为感,挥毫为杨公祠题联一对:  抽爻换象堪移一天星斗 避凶趋吉真乃万国神仙

  三僚廖应和并不食言,果然尽出家财,在三僚募兵追随文天祥。真是树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远近壮士,闻讯接踵而来,很快把一个临时充作兵营的万禄祠挤得满满当当。一天夜里,文天祥到祠里去看望新兵,见山蚊成群,扰得新兵难以成眠,纷纷向他诉苦。文天祥觉得三僚杨公灵验,遂让人取来狼毫巨笔,饱沾浓墨,在雪白的粉墙上大书:

  神仙显灵,大慈大悲。

  施诸法力,驱除蚊类。

  保吾官兵,复宋太平。

  说来也怪,墨迹未干,刚刚还嗡声如雷的蚊子,刹时销声匿迹。此后数百年,万禄祠皆无蚊踪,遂被村民唤作“无蚊祠”,直到近年倒塌。

  文天祥曾称赞兴国人禀性刚强,只可以礼义动,不可以刑威慑。在他抗元最艰难时候,径来兴国设抗元都护府,重振旗鼓,诚可谓识民性也。

  揭开尘封的历史,让我们看到文天祥人生征途上留在赣南的一段轨迹,从中感受民族英雄身上表现出来的执着爱国信念、勇于为国家和民族奋勇献身精神和富于人情味的多面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entianxiang/3246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