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温庭筠词的风格(2)

温庭筠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已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只解释跟温庭筠有关的部分:温庭筠的词呀,句子很漂亮(但是纵观全篇就一般般了~)

  为什么王国维会给出这样的评价,那是因为,也许是时代所囿,他还不太懂得欣赏温庭筠的意象表现方式。

  而温庭筠的意象表现方式,就是将一堆名词堆砌起来,最典型者便是《商山早行》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话都没有出现动词,但一连串意象足以将场景尽情描摹。

  不过,读这两句只有名词的诗,需要读者调动思维,自己将场景补全。一旦完成这个思考过程,读者便能获得参与作品的乐趣。

  这种意象串联的写法,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菩萨蛮》「新帖绣罗襦,双金鹧鸪」,《酒泉子》「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菩萨蛮》「池上海棠梨,月明花满枝」,诸如此类。

  你很有可能跟我一样,想起了一个人,和温庭筠同一年出生的李商隐,他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分明便是意象叠加的好例子,还有比温庭筠晚出生约四百年的马致远——可不是吗,他那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比温庭筠任意一个句子都出名得多。

  马致远死后,又过了约六百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问世(《人间词话)一书问世的年份是1908~1909年之间),王国维对温庭筠还是不太能欣赏得来。

  而跟王国维同时代的美国诗人庞德,居然成为了温庭筠的同道者。

  1915年,庞德的《汉诗译卷》问世,里面仅仅有十五首对李白王维短诗的英译,却对英国诗歌史影响极巨,这本书被认为是庞德对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

  庞德是意象派的前期主将,他的代表作无疑是那首脍炙人口的——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在地铁车站》

  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杜运燮 译)

  两个并置的意象,通过诗人亮光一闪的思维火花,得以巧妙关联。

  美国诗人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也多处闪烁着意象的火花,比如每到四月份人们就爱吟诵的那段: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

  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

  参合在一起,又让春雨

  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赵萝蕤 译)

  根据目前的资料所得,并不能判定,庞德直接受到了温庭筠的启发。但有一点至少是明确的:这两个出生年份相差1043年的人,用一种方法创作了诗歌。

  所以每当看到那首备受赞誉的《在地铁车站》,我就会联想到温庭筠,性格乖张傲慢、始终失意于仕途,在同时代找不到跟他一样热爱词的朋友,而且,甚至还要被王国维黑了不止一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entingjun/25816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