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详细解读席慕容的乡愁(3)

乡愁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长城谣》中,诗人笔下的长城苍凉、冷峻。尽管争战不断,长城始终“冷眼看人间恩怨”,它以岿然不动的雄伟姿态见证着战争的残酷、历史的变迁。诗人心中故乡即长城,就是诗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面对它,自然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却又魂牵梦绕、挥之不去,这种思乡情结便借助长城的“躯体”长城的“云、树、风”传递出来。《出塞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眼中的塞外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心中的大好河山”“长城外才有的清香”“草原千里闪着金光”……我们认真思考一下,真正的塞外真的是这般场景吗?那里可是黄沙漫天、戈壁纵横,哪来的“清香”。所有的这些美好,都是诗人的想象,是她的美好愿景,她想象的故乡应当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在她的作品中便是这样呈现的。

  其实诗人在创作这些想象中家乡的诗歌时,她也有一种淡淡的无奈和忧愁。在她的散文《有一首歌》里她喟叹道“我有一个美丽的蒙文名字,可是却从来没有机会用它。我会说国语、广东话、英文和法文,我可以很流利地说、写、甚至唱,可是我却不能用蒙古话唱完一首歌。我熟读很多国家的历史,我走过很多国家的城市,我甚至去了印度和尼泊尔,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我的故乡”

  所以1989年的蒙古之行,是席慕蓉创作的分水岭,之前她活在父母的乡愁里,而后她活在自己的乡愁里。她曾依据父母、外婆的叙述,写了一些怀乡的文字,不料,席慕蓉的一位朋友却心直口快地浇了她一头冷水,对她说“无论如何,你写的只是二手经验。”这句话令她无言以对。而在她的诗歌中,她写自己成为了一个牧羊女,而她的母亲则很直接的就告诉她,真正的在草原,她是不可能去牧羊的。“当她真正坐上返乡的火车,亲眼看到熟悉的站名一一跃入眼帘时,她所想到的,却是更多父母当年告诉她的事情。比如经过宣化,她想到的是母亲说的,宣化的葡萄最好吃;车过张家口,她想到外祖父与伯父曾在这里办过蒙文的编译馆,规模之大足有半条街。当她来到母亲的家乡,想要寻找母亲口中整个森林都是香的,走也走不完的松漠树海,却发现这里连一棵松树都没有留下时,会如此震惊莫名,原来维持了数千年的郁郁苍林,只要数十年就可以毁於一旦,就如同文革时汉人用粗暴一元的价值观,就可以轻易毁弃蒙古人的文化传统一般。”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iangchou/29922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