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乡愁作者

乡愁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余光中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生平: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

  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年,创作初期,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0年5月到台湾,9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及台大教授。

  1956年,开始在大学任教。与范我存女士结婚。

  1961年,赴美国进修。第二年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回台,任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

  1966年,任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台大等校兼课。

  1969年,赴美国任科罗拉多州寺钟学院客座教授。

  1971年,任师大教授。

  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

  1974年,赴港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

  1980年,任国立师范大学英语系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

  1995年,厦门大学邀请返校演讲,并颁赠客座教授。

  2003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予荣誉文学博士。[2]

  2007年,荣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

  2010年,携夫人及女儿出访江南大学,并受聘为江南大学客座教授。[3]

  2010年,余光中亲赴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参加2010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并专门创作一首纪念屈原的诗歌《秭归祭屈原》。

  2010年6月17日,余光中携家人和流沙河,李元洛参观了三峡大学,并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名为《我的四度空间》的演讲。

  2011年3月24日,国立中山大学于其校逸仙馆举办“台湾书写·世界发光 余光中诗韵与音符的交响”的讲座,由国立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余光中教授和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陈芳明所长,以谈话的方式面对学生演讲。

  2011年4月1日,受聘于浙大客座教授。

  2012年4月20日,被北京大学聘为“驻校诗人”,并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世界熔铜艺术创始人、庚彩艺术发明者的朱炳仁先生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诗与海峡的对话”,即朱炳仁《云彩》与余光中《乡愁》会诗。

  2015年2月27日至3月6日,余光中教授访问香港中文大学,主持新亚书院六十五周年院庆学术讲座暨第二十八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其间,余教授主讲了三场公开讲座,探讨中西诗人和诗歌的特色与异同,并分享赏析诗歌朗诵的心得。
 

席慕蓉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

  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iangchou/30869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