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石潭记教学计划范文

小石潭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了解游记的有关知识,小石潭记。

  2.理解本课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特点。

  3.体会作者用词精炼,描写生动、具体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难点、重点分析]

1.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谪到永州时写的,通过对小石潭的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唐顺宗时,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执政,他们在政治上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当时柳宗元33岁,任礼部员外郎,也积极参与了这一革新运动。但是在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下,顺宗退位。宪宗即位后,对革新派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革新派人物相继遭到残杀和贬谪。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这时,柳宗元政治地位下降,又身居荒僻落后的地区,因此他的心中非常抑郁。《小石潭记》正是通过精细、生动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自己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2.《小石潭记》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佳作。它的精妙之处,首先在于它的结构。

  全文共分五段,其内容如下:

  第一段:叙写寻潭的过程,概写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写潭水与游鱼。

  第三段:写潭溪与岸势。

  第四段:写潭上人的感受。

  第五段:记同游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文章有一先一后的两条贯串动作线在流动,一条是游踪,一条是视线。

  写寻潭,以游踪为序。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着如佩环碰撞那样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不禁引起作者的极大兴趣。于是,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道路,穿过一大片竹林,一个美妙的天地便展现在眼下:潭。

  写观潭,以视线为序。寻到“心乐之”的小石潭,令人不由地急忙打开那犹如摄影机一般的眼睛,贪婪地摄下石潭的全景,唯恐漏下一星半点:清洌的潭水,全石的潭底,近岸“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的底石,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所在呀!尤其攫人之心的,是那清洌的潭水。这又使人不由地把散漫的目光收拢回来,投到那连游鱼的影子都能看得真切的一泓迷人的潭水。可是,潭水从何而来呢?视线不由地又一次转移,拉到很远,很远,去寻那源泉。于是“斗折蛇行”的小溪,“犬牙差互”的岸势,四面“环合”的竹树……便一收入眼底,令人嗟叹“不可知其源”;“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iaoshitanji/5801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