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说的艺术

小说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导语: 一个小说家,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他的美学思想和理论源泉,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接受的文化熏陶。

  一个小说家,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他的美学思想和理论源泉,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接受的文化熏陶。昆德拉小说思想受到他那个时代的影响和欧洲文化环境的熏陶。捷克民族多难的历史,和昆德拉自身的传奇经历,让他冷静地审视人的存在和人类的遗忘问题;欧洲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加深了他对于小说幽默智慧的理解;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影响着昆德拉从对人性的沉思上升到哲学层面;音乐艺术的熏陶,影响着昆德拉小说形式技巧的创新。

  全面的艺术修养和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深化了昆德拉对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认识和理解,使得他能够用冷静的眼光洞察世事,发现艺术本身存在的价值,为他的小说艺术提供了全面、广阔、深刻的思想空间。昆德拉的小说思想,是建立在对西方各国小说的独特认识和重新解读以及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哲学思考之上的,并且始终将对人的“存在的可能性”的探寻体现在作品中。在他的小说作品和小说理论中,伴随着深沉的哲学思考、独到的文艺美学认识、传统经典作品的思索发现、对人类存在的深入探寻、对遗忘和记忆的不断拷问……这些都在他的文字中有着丰富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和认知路径。

  1.时代背景

  1929年4月1日,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在他十岁的时候,也就是1939年,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地区,直到 1945年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捷克获得解放。昆德拉的父亲卢德维克・昆德拉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当过雅纳切克音乐学院院长。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昆德拉4 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十三四岁时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昆德拉兴趣广泛,最早沉迷于造型艺术,一心想当雕塑家和画家。大学时代,昆德拉就读于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但他却经常去听音乐课,后又到布拉格电影学院读电影专业,并在那里毕了业。

  青年时代,昆德拉从事过音乐、诗歌、戏剧、绘画创作和理论研究,出版有《人:一座广阔的花园》《最后的五月》和《独白》三部诗集以及文学研究理论专著《小说的艺术》,创作过《钥匙的主人们》等剧本,在捷克、苏联和法国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中《小说的艺术》(此书昆德拉也决定不再出版,后来他写了一本有关小说的思想随笔,命名为《小说的艺术》,就是为了纪念这本书)一书在1964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可以说,“在三十岁之前,昆德拉在音乐、绘画、电影、诗歌、理论、戏剧等艺术领域中逐一摸索了一遍。音乐家昆德拉、诗人昆德拉、理论家昆德拉、剧作家昆德拉。这些称号,昆德拉还是当之无愧的。(高兴:《米兰・昆德拉传》,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8月版, 第48页)”

  1947年,18岁的昆德拉成了捷克共产党的一员,1950年因“时常有反官方言行和反党思想”被开除党籍,1956年随着捷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逐渐宽松,又自动恢复了党籍。1967年夏天,捷克作家们聚集在首都布拉格参加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以昆德拉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对当局控制艺术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希望可以自由地创作,出版作品不予审查,不受当局的政治影响,呼吁国家的独立和革新,这些言论受到了当局的压制。昆德拉当时是作协的理事,他在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论民族的理所当然性》的精彩演讲,认为文化繁荣有赖于精神自由的扩大,没有创造自由,文化繁荣也就无从谈起。接着便发生了1968 年著名的“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之春”发生后,苏联终于忍受不住了,1968年8月21日,50万苏联军队在坦克和大炮的保护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对“布拉格之春”进行血腥的镇压。昆德拉首当其冲,被苏联政府开除党籍,被驱逐出捷克斯洛伐克,并被取消在捷克斯洛伐克发表文章的权利。至此以后,昆德拉往返于捷克和法国之间,过着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直到1975年取得法国国籍,才正式定居法国。

  经历了青年时代激情燃烧的岁月和理想的幻灭,还有在政治上遭遇的起起落落之后,昆德拉不再是一个狂热的知识分子,他坚持在小说的理论和实践中思索人生,用小说完成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和拷问。正如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所说的,“1948年之后,在我的祖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的年月,我明白了盲目的抒情在恐怖时期所扮演的至关紧要的角色,对我来说,这恐怖时期是一个‘诗人与刽子手共同统治’(《生活在别处》)的时代。……比起恐怖来,恐怖的抒情化于我是一个更难以摆脱的噩梦。我好像种了疫苗,永生永世警惕地抵御着一切抒情的诱惑。那时候,我深深渴望的唯一东西就是清醒的、觉醒的目光。终于,我在小说艺术中寻到了它。所以,对我来说,成为小说家不仅仅是在实践某一种‘文学体载’;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一种排除了任何同化于某种政治、某种宗教、某种意识形态、某种伦理道德、某个集体的立场;一种有意识的、固执的、狂怒的不同化,不是作为逃逸或被动,而是作为抵抗、反叛和挑战。”世事的反复无常和生活的无奈,就像一个玩笑,让昆德拉更加冷静地透过历史的烟云去探究人的存在状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iaoshuo/38621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