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辛弃疾词两首(2)

辛弃疾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①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

  ②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双名北顾亭。面临长江。晋人蔡谟为储军备而建。

  【译文】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英雄豪杰,像孙仲谋一流。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只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伴侣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合伐中原,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癸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隆兴北伐失败对今四十三睥,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逢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那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问顾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赏析】

  本词作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时作者任镇江知府,已66岁。当时宰相韩 胄准备北伐,作者一方面坚决主张抗金,同时又担心主事者轻敌冒进而致败,对当权者不能真正理解他,重用他表示愤慨。上片即景生情,由眼前之主联想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即孙权与刘裕,对他们的业绩表示无限的向往和怀念。下片用刘义降草率北代失败的史实告诫当政者,接下宕开。回忆43年前率兵南归时如火如茶的战斗场面。“四十三年”战斗场景的插入,也有深意,当年自己满腔爱国热血,在极艰危的情况下血战南归。结果43年过去,一切依旧,佛狸祠照样在金人统治之下,而且一派和平景象。43年的时间却一事无成。结尾用廉颇自喻,抒发有志报国而不被重用的忧伤与苦闷。全词将多种感受都委婉地抒发出来,慷慨悲歌,千古后读来仍令人回肠荡气,全篇苍劲沉郁,豪壮中有悲凉。全篇苍劲沉郁,豪壮中有悲凉。杨慎在《词品》中评曰:“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艺术风格】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达、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发展。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们的这一类词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书法成就】

  故宫博物院藏南宋辛弃疾的《行书去国帖》为纸本,行书十行,为酬应类信札。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中锋用笔,点画规矩,书写流畅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气象。曾经过元朝赵孟頫,明黄琳、项元沛,清朝永理等鉴藏,《书画鉴影》著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inqiji/27076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