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辛弃疾的词特点(3)

辛弃疾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清新自然的农村题材

  他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处在完全弃置不用的状态,这样他能近距离的接触到农民的生活。因而能生动的描摹出他们生活的场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在上阙中有几个地方渲染了夜晚的宁静。「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使鹊儿惊起的是一轮将西去的明月,而不是过往的行人或什么动物经过的响声。蝉儿受到半点惊吓也不会鸣叫。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寂静。淡月疏星空旷的原野,再加上,稻花香里的一个富足的年景,人们大可能安居乐业了,这不正是一幅恬静的世外桃园的画卷。

  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农村总是给人以淡静从容和谐的这样一个印象。现在人们生活节奏虽然加快了,但同城市相比来说那里的亲情,许多优秀传统还被保留了下来,所以它时时的成为慰藉我们心灵的家园。在这首词中被完整的表达了出来。这些想毕也让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北正分裂。他见南北分裂,而他统一南北的理想无法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现实的处境上他象笼中之虎,无法有一刻的安静。他愤怒,他咆哮。而面婉如轻音乐般的生活情景,他的心一定能够平静下来。

  辛弃疾的词是要慢慢的来品的,这样才能感悟到它的深刻。同时他的词也并不总是壮怀激烈,题材是多样的,他词的风格是多样的,其中不乏幽默之词,如“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如此一来,辛弃疾不在词坛上称为大家也太难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inqiji/507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