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为例(4)

徐志摩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新娘具有与“金柳”相通的美质;

  母亲具有与康河相通的美质;

  故乡则兼具了清泉与彩虹的双重特点。

  可以想见,诗人心中的新娘,应是一位气质高雅、体态婀娜、美艳迷人的女郎。

  心中的母亲,也是一位慈爱宽容、对儿女充满了如水柔情的妇人。

  而心中的故乡,就汇聚了清泉的纯净与活力、彩虹的绚烂与脱俗,可以直通天堂的诸多好处,能够让她的儿女们去自由地追求各自美好的梦想了。

  显然,这样的影子家园,就是诗人理想的家园。那家园的影子,也就是这种理想在校园景物上的一个投影。

  “心不孤起,仗境方生”,诗人之所以会在母校的自然景物上“看到”他心中家园的影子,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景物本身具有与他的理想家园相通的美质,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对应,契合了他当时的情感指向。于是看到杨柳就会联想到新娘,看到康河就会联想到母亲。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家园理想的强烈迫切,一遇适合之境就会“附体显灵”,也就是“仗境方生”了。

  第二,诗人面临离别而变得“沉默”,一种解释是,离别就意味着回归,回到他现实的家园。则他现实的家园当与他理想的家园成对立的关系。果真如此吗?

  现实的“新娘”。此时陆小曼与诗人结婚已两年,全没有了先前美女才女的样子。她身患痼疾,颓唐不堪。就靠鸦片与按摩纾缓病疼。即使这样,还要与人出入于各种社交场合,继续她社交名媛的生活。诗人所经常遇到的,是眼睁睁见她与另一男人同卧一榻吞云吐雾,这男人还要为她施以按摩。在治病解疼的名头下,肉体与精神的亲密不避嫌疑。更有不堪的是,陆小曼挥金如土的恶习,驱使诗人为赚钱还债而疲于奔命,身心俱悴,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uzhimo/33685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