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杨贵妃的荔枝之谜

杨玉环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荔枝保存期不过几日,在驿马“慢递”的唐朝,身在长安的杨贵妃所食用的新鲜荔枝到底来自南方哪里?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自白居易的《长恨歌》以来,一直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典故之一。为了讨心爱的女人的欢心,唐玄宗不惜千里迢迢,从遥远的南方为她运来新鲜荔枝。

  白居易在四川出任南宾(今重庆石柱县)太守时,当地出产荔枝,大饱口福之余,特令画工绘制了荔枝图,并亲自作序。这篇序中,他总结了当时――其实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也差不多――荔枝的保存时限:“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地处中国腹心地带的长安(西安)及其附近皆不产荔枝,荔枝必然来自长安以南的地方。这盛产荔枝的南方,大抵不外乎以下几处:其一,福建;其二,两广;其三,四川。关于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最权威的史料《新唐书・杨贵妃传》中有记载,可惜却没言及荔枝来历,而仅仅说:“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那么,现在留给我们的问题就是:杨贵妃为之一笑倾城的荔枝,它到底来自哪里?

  唐代的驿站

  要了解杨贵妃钟爱的荔枝来自哪里,必须先了解唐代及整个古代中国的交通状况。先秦以前,诸侯分据,各个国家地盘都不大,由首都到治下各地的距离也不算遥远,因而当时没有一个成制度的国家交通体系。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一个完整的大帝国横空出世,要使政令统一,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从帝国首都到最遥远的边疆之间,都必须有强有力的手段保证政令畅通。这时候,作为帝国统治手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驿站应运而生,并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年。

  从秦到唐,时间过去了将近一千年,而驿站制度也在这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改进得更为合理。史料称,唐朝的驿站制度主要沿袭汉朝,全国各地被称为官道的主要交通线路上,每间隔30里设一处驿站。据统计,从唐朝初年到唐玄宗时期,全国一共有1639个驿站,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兼备的驿站则有86个。驿站这种贯穿古代中国之始终的制度,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唐代的驿站也比此前任何时代都更为发达。

  在发达的驿站体制下,这些宛如神经的驿路把帝国的心脏长安和帝国版图的每个角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自古代始,驿卒所骑乘的驿马,都要在马脖子下悬挂一个特殊的铃铛,以便当驿卒还在马上飞奔时,下一站的驿卒就能够远远地听到铃声后开始提前作好准备,从而把要传达的旨令或是要运送的小件物品以最快的速度如接力赛般送往下一站。

  这种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在古代中国乃司空见惯的日常景象,在驿站最多、驿路总里程最长的唐代,当时的许多诗人都把它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从而以另一种更为生动的形式给我们留下了历史的鲜活资料,如王维的“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岑参的“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赵嘏的“鸟�声暖野棠春,鞍马嘶风驿路尘”。

  国家对驿站的管理,不仅只是在各地均匀地设置驿站,同时也用法律的方式,明确规定了驿站在传送文书时的速度:普通公文和物品,一昼夜行程180里;紧急公文和物品,根据其紧急程度的不同,一昼夜行程从300里至最高500里均有。我们在读一些历史小说时,常看到所谓八百里加急文书之说。以一昼夜行程800里的速度来的就是最紧急的公文。但在唐朝,驿站还没有这样的速度,他们最快速度是日行500里。

  在明确了杨贵妃时代人类速度的极限只能是每昼夜等于或小于500里,以及美人喜爱的荔枝只可能来自福建、两广和四川这几个前提之后,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估算的方式得出结论,即只有从距离长安最近的地方采摘下来的荔枝,才能由四蹄翻飞的驿马在古老的驿路上风雨兼程,以便赶在这些精美而脆弱的果实香销玉殒前,运抵位于帝国腹地的长安,赢得美人嫣然一笑。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angyuhuan/2472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