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唐代杨贵妃题材诗中的意象群(3)

杨玉环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马嵬坡

  马嵬坡事变具有关键作用,是李杨二人命运的转折点,是二人的爱情悲剧的开始,在帝妃二人仓皇奔蜀的途中,士兵哗变,缢死贵妃。我们来看一下《旧唐书・玄宗杨贵妃传》对这一事件的记载:

  及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新唐书・杨贵妃传》的记载跟此段差不多,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当时的禁军先是诛杀杨国忠父子,将士们怕日后杨贵妃问罪,又逼宫问罪,玄宗不得已,缢死了杨贵妃。这是史书中的马嵬坡事变,相对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历史事实;而在唐诗之中,马嵬坡这个意象的内涵就变得非常丰富了,不仅仅是这个事件的本身了,而是添加了诗作者的诸多情感。

  李商隐的《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还有一首七绝《马嵬》“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也是非常警醒之句。

  涌现了大批的“马嵬之作”,如李益的《过马嵬》二首,其一有“ 浓香犹自随鸾格,恨魄无由离马嵬”之句;刘禹锡的《马嵬行》“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张祜的《马嵬归》《马嵬坡》;贾岛的《马嵬》“一自上皇惆怅后,至今来往马蹄腥”;温庭筠的《马嵬驿》以及他的《马嵬佛寺》“才信倾国是真语,直教涂地始甘心”;高骈的《马嵬驿》“玉颜虽掩马嵬尘,冤气和烟锁渭津”;于的《马嵬驿》“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罗隐的《马嵬坡》《帝幸蜀》皆是以马嵬为题咏的对象;徐夤的《马嵬》以及《开元即事》中的“未必峨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崔道融的《马嵬》以及《銮驾东回》“天子还从马嵬过,别无惆怅似明皇”等等。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郑畋的《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里又何人”,在这里作者是对马嵬坡事变持肯定态度的,作者拨开分乱,另辟新解。

  马嵬坡发生的一切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在凄凉感伤之余,诗人也对这一事件进行着一系列的反思,反思中流露出情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马嵬坡事变,一方面从国家的大义来说,是定国安邦的转折;另一方面从“情”的角度出发,又是李杨爱情悲剧的开始。“情”与“义”的相互碰撞,相互冲突,就使得马嵬坡这个意象更加的意蕴丰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angyuhuan/2472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