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晏殊在词的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2)

晏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词的起源与发展

  词作为一种新文学体系源于民间,起源历来众说风云,但到唐代达到了成熟。为了当时宫廷歌舞的需要,当时的诗人结合民间曲调并糅合楚辞及汉赋,而盛行于唐代的一种合乐歌唱式词牌格式,后经五代逐步达到了日臻完善。但真正使词达到了简练含蓄、风格婉约、兴寄幽微、委曲言情、因情生文、曲衬传神的时代,当数宋代。故而才有“唐诗宋词”之说。因此在宋代也出现了像晏殊、苏轼、柳永、辛弃疾等众多优秀的词人。

  三、晏殊从晚唐及五代的词风中汲取精华

  从敦煌莫高窟遗存的唐早期作品来看,词,还处在萌芽状态,过多的韵流只是民间辞令的堆砌。自晚唐时期,词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杂曲歌词(也称曲子词)逐步演变成了许多词调,如:《菩萨蛮》、《念奴娇》、《回波乐》、《好时光》等等。格式上也讲究句数,用韵位置以及平仄字声的关系。在调式上,为了乐曲的反复吟唱,也将词调分为上下二阕。配乐自隋唐以琵琶为主,分为二十八调。音律变化也多借鉴了边疆少数民族的乐曲。就它的内容来说,实是诗的一种格式。就体制来说,比诗要复杂得多。它不仅仅要依词调特定的格式,还要根据词牌来写,而且还讲究每个句子里用字的平仄声何韵脚的安排。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词人和佳句,像温庭筠“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同一时期像韦应物描写边塞景象的文人词,也给后世词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们不仅在词的韵味上讲究变化,还在声律上严格要求。句式环环相扣,长短参差呼应。如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而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通过景物描画,点染相加,直抒胸中袒露的襟怀。这种词风的拓展对宋代词人的影响甚远。而晏殊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不仅改变了词在文人骚客里的地位,还吸取精华,扬自己所长,开创了北宋婉约新词风。如他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anshu/29781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