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晏殊在词的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3)

晏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晏殊在词上对晚唐及五代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他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词风一样,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派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蕴含着人类永恒而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五、晏殊对宋代婉约派词产生的影响

  晏殊的《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合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字多浑成,少雕琢。由于一生富贵,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孤独,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这种清新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

  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

  总而言之,词在宋初,风气未开,作者尚少,词坛还很寂寞。自晏殊崛起,喜作小词,流风所及,影响甚大。当时重要词人如欧阳修、晏几道(殊之子)都深受其影响。他的词上继南唐、“花间”遗绪,下开北宋婉约词风,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继往开来之功,对宋代词坛贡献尤大。所以曾被人们称为北宋初期词家的“开山祖”。他的作品写得风流蕴藉,温润秀洁,闲雅平和,含蓄委婉,富有情韵和意境。同时语言清丽,声调和谐。他摒弃了《花间》的浓艳纤佻,又吸取了《阳春》的清丽蕴藉,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婉约风格对秦观、贺铸,李清照等宋代婉约著名词人的影响甚远。因此说,晏殊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anshu/29781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