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人民的名义 李路(3)

影视大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拓展:

  十几年,投资人不敢投,作家不敢写导演李路谈《人民的名义》

  最近八年,导演李路只拍了四部电视剧,他认为自己是“低产导演”。由他导演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于2017年3月28日开始在湖南卫视黄金档播出。3月31日,这部由周梅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受到广泛欢迎,在省级卫视晚间电视剧收视率排名第一。

  《人民的名义》是超过十年未见的反腐题材电视剧,除了拓展类型,李路也想把它拍出电影的质量。55集电视剧,工作量大致相当于22部电影,拍摄周期约两年,投资也高达1亿元人民币。李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电视剧正式播出之前,他一直惴惴不安。

  “是你把我们忽悠进来的”

  南方周末:你曾提到,这部戏的拍摄难度和工作强度都非比寻常,为什么?

  李路:每天强度都很大。一个是夜戏太多,想拍出美剧的风格,拍得电影化,花的时间比平常的剧组多几倍。55集,相当于22部电影左右。上一部戏《坐88路车回家》,是4K拍的。这次没有4K,但也全是电影设备在做。全部定焦,会很累。在狭小的空间,光摄影部分就得有十四五个人,跟平常的电视剧不太一样。

  再一个就是这部戏的不可预期性,不到播出,都让人惴惴不安的。我不光是导演,还是这部电视剧的第一责任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授全权给我,由我来操作这部戏。我是制片人、导演,如果真有闪失或者失败,那责任在我身上。所以各方股东也是我“骗”来的,五家民营公司都是第一次拍电视剧,风险意识有,但不知道这么高。高亚麟、陈静柱、李贡、安晓芬等出品人都很坚定,前提是做好。如果投资没有回报,剧没播出来,或没有好的口碑,那责任就是你李路的,因为是你把我们忽悠进来的。所以这个千斤重担,左肩是艺术,右肩是经营和生产。我的所有剧都是自己当制片人、导演,下面不准备这样了,太辛苦,压力太大。这部戏中途,编剧周梅森找我聊:下面还写什么?我说打住,大哥,拍完这部戏,我不再拍了。一种类型,我只拍一次。

  南方周末:有报道提到你的新剧,是网剧《天上人间》,这种说法准确吗?

  李路:“据说”我要拍这部戏,还没看剧本,都没定。我天天在看各种剧本,找到一个自己觉得有兴趣的、可心的,能够把握的剧本,就觉得值了。我不太会几件事同时干,所以是一个特别业余的导演。就像在新闻发布会上,周梅森讲的,两年,从早到晚,我从起床到睡觉都在考虑一件事。他说:“李路不成功,天理不容”。我什么戏都不接,两年什么活都不干,除了机房就是家,就干这一件事。所以是低产导演,八年拍了四部戏。

  南方周末:有报道说,周梅森创作剧本时,曾打电话给你“骂人”,这种激烈的交流次数多吗?

  李路:还好,当时周老师是想找一位老演员。他剧本写了几十万字,累了几个月,写完之后就说,怎么演员还没定,怎么还拍不了,佯装发脾气。我一下就看出来,他是写了几个月,压力需要一个释放口,就惯了他一下。我们也有约定,拍戏的时候你就别惹我了,你惹我也照样骂你。压力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形态肯定不特别正常。

  我们能相互理解,他自己兼过制片人。我也理解,接力棒在谁手上,就由谁承受甘苦。从整个创作来讲,他是出思想和剧本,下面的接力棒都在我手上,无论拍摄,二度创作全部的事情就开始由我来做了。在我压力大的时候,他要是说一些不该说的,我也会把他轰走(笑)。

  南方周末:“说一些不该说”的情况,是否出现过?

  李路:我们合作得非常好,就像当时我跟他聊的一样:“你的岁数也在这儿了,有一些事情就交给我们做吧。”其实从剧本到影像还是有一个飞跃,不是完全按照他的文字拍。第五集,李达康带着一群干部扒脚手架,80高龄的陈岩石顺着脚手架跌跌撞撞爬上去,都是当时临时设计的。陈岩石举着火把,我说必须架个推土机,一定要在老爷子头上,一夜在那儿坐着。老人家守了一夜后我特意加了一段插曲,一名老共产党员的用心良苦、信念坚定一下子就被拱托出来了。这全是二度创作的,后来根据观众反馈,很多人看到这一段都哭了。

  这几天看弹幕,特别高兴

  南方周末:剧组主要通过哪些途径研究中国的政治现实,比如省委开会的座次,不同级别官员的言谈举止?

  李路:这就是我自己做的功课。比如说,原来书记可能是坐在长条方桌的宽边,一个人坐。剧中的会议,是长桌子的两边都不坐人,只坐横排,书记坐中间,可能也是我创造的。这是什么意思?避免“一言堂”。我做过一些了解和沟通,但这种座次的排法是我有意安排的。书记不再坐顶头了,十几个常委一起坐,两头空着。

  南方周末:拍戏的过程中,最高检提供了哪些帮助?

  李路:广电总局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本剧创作阶段都上报给两个部门审查。包括体验生活,了解政策法规,开研讨会,呈送剧本,做了一系列的细致工作。

  南方周末:具体怎样体验生活?

  李路:主要是主创团队去到最高人民检察院体验了一下。公检法三家的气质是不一样的,必须要了解。我带着陆毅去的那一次,他惊到了,全都是年轻人,而且是各地的学霸、状元,集中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年轻人说,妈妈喜欢陆毅,自己也喜欢。这点说明我们找陆毅是对的,他是个年轻的老演员。而且,检察官跟职务犯罪、经济犯罪这些高智商犯罪的嫌疑人打交道,不是动拳,是动脑子的。所以,在人物塑造上往哪儿靠,体验生活给我们很大的提示。

  南方周末:演员做的功课主要有哪些?

  李路:很多,每个人都有,好多事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比如,全剧贯穿了《沙家浜》的“智斗”。大家看不出来各位做了功课,但几个人上场一对戏,才知道已经用了几个月,到练歌房把这出京剧练得滚瓜烂熟了。都是暗地里下工夫的。

  南方周末:当下的电视剧市场,架空古装剧、“小鲜肉”特别流行,你起初怎么判断《人民的名义》的受众群体?

  李路:我觉得还是那句话:百花齐放。只要你拍得让大众喜欢,什么剧种,什么类型,在荧屏上都应该有。首先要保持诚恳之心,诚意制作,这样观众才会接受。我们这个剧的受众定位,之前认为要有一定学历基础,但是我们做完剧本之后,就希望能进入更多十几年没看过这种写实性现实主义题材的年轻人的视野。我们把播出平台定在湖南卫视,更突出这种期待。我这几天看弹幕,特别高兴,全是什么“九七年孤寡老人飘过”“九八的喜欢”。这么多年轻人认同这部戏,说明他们“三观”没有问题,只是你没有给人家这么多剧种看。身边的、家人的、单位的事儿,你如果拍得很真诚,不管什么年龄段的人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几天,更多百姓的反应是真实、好看。真实是好看的一个准则。你架空了,拍唯美的,就是要以美、故事讲得漂亮、流畅为标准之一;而我们是要写现代的人,身边的人入木三分,抓贪官解气,一说庸官就可笑。这些情节,每一个点都会触发观众的共鸣,能找到自己或家人、领导在剧中的影子,拍出众生相,人生百态。

  南方周末:你认为,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会不会慢慢回暖?

  李路:这是肯定的。我做的这些剧,都还是在同类题材当中做一些引领,树一些标准。有人说我们拍的不是一部戏,我们做的是标准,之后的同类题材,大家会重新评估,重新投资生产。之前为什么难?就是因为十几年没有反腐剧,没有这种类型的成功案例,投资人不敢投,作家不敢写。有了之后,大家就有信心了。这类题材这么受欢迎,前面有一个案例,大家就敢做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ingshi/45648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