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饮湖上初晴后雨》景物分析(2)

饮湖上初晴后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西湖之美在湖,也在山。环绕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南山诸峰,北面则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北山诸岭,虽然山的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虎跑、龙井,玉泉等名泉深涧奔腾喧虺,烟霞洞、水乐洞、石屋洞等洞壑境秀神奇。它们像众星拱月一样,捧出风韵绝世的西湖。风幕云幛,珠帘玉带,烟柳画桥,长亭短榭,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李奎在《西湖》诗中描绘“锦帐开桃岸,兰桡系柳津。鸟歌如劝酒,花笑欲留人。钟磬千山夕,楼台十里春。回看香雾里,罗绮六桥新”,欧阳修曾把杭州和扬州相比:“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更是直截了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再好再美的言辞说不尽西湖的旖旎风光: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柳掩桃迎,画船笙歌,烟雨台榭;夏时荷花映日,莲叶接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秋天则层林如染,金桂飘香,秋涛卷雪,平湖秋月;冬日则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断桥残雪,远山凝黛。古往今来,只有苏东坡的《湖上初雨》才写出西湖的天生丽质和动人神韵,被公推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西湖千古绝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唐”,一则古老的神话把西湖美景说成地设天造。其实一万二千年前,杭州还是一片波涛接天的大海,西湖则是一个与钱塘江连成一片的浅海湾。以后由于泥沙的沉积,大海终于被隔断,渐渐演化成为一个地质史上的“瀉湖”。而后的千百年中,西湖承受了山泉活水的养育、历代人工的疏浚,造就了西湖的千媚百娇。从山洪冲积的瀉湖到波光涟漪的西湖,西湖之所以能够众废独存,恰恰是因为它最后能冠上西湖这个名称,得益于钱唐,也就是今天的杭州的历史发展。杭州是一座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城,早在四千多年前,杭州的先民已在此繁衍生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渔沼滩涂始成鱼米之乡。周代之前,杭州属于“扬州之域”。春秋时,这里曾是吴越争霸的疆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杭州设县治,始称钱唐,属会稽郡。南北朝时改县为郡,号称钱唐(唐时因为避讳,改“唐”为“塘”)。隋代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钱唐郡改称杭州。到了唐代初期,杭州日见繁荣,居民已达十万之众。历史上有过不少贤人治理西湖的记载,李泌、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李卫、阮元,但都是在唐代之后。唐朝大历年间,李泌来杭州任刺史,开六井,引西湖水入城,使杭城饮水摆脱了东海咸潮的威胁。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政平讼简。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数亩。历任多年,湖葑尽拓,树木成荫”,前贤开拓,后人创继,天功人力,西湖从此名扬天下。  苏东坡将西湖比作西子,是因为西湖的美丽。西湖诚是一位“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绝色美人,但她不是一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后宫佳丽,也不是一个“待儿扶起娇无力”的闺阁慵懒,她是一位冰清玉洁、光彩照人的奇女子。灯红酒绿、画船笙歌不过是她的绮罗衣裳。西湖正是《卧薪尝胆》传奇中的越女,湖光山色滋润着她的花容月貌,天地正气却赋予她侠骨柔肠。柔情似水的妩媚绻缱,气壮山河的刚烈坚强,正是西湖难得的气度和品格。栖霞岭下,君不闻“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歌声激越?三台山前,君不见“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诗意慨慷?西泠桥下,一湖春水映照着“鉴湖女侠”的飒爽英姿,太子湾前,满目青山犹记章太炎“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风流倜傥……湖山涵涌英雄气,碧血丹青万古流芳。清代才子袁枚诗曰:“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诚哉斯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inhushangchuqinghouyu/28344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