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妨害公务罪上诉状案例(2)

饮湖上初晴后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民警谢秋强、植坤养、陈鑫兴和连英昌四人的《询问笔录》和其自行出具的《事件经过》大量内容高度一致,但是,关于上诉人殴打民警的细节却错漏百出。

  谢秋强在《询问笔录》和《事件经过》中称“这时我回头看时,见到黄某林手持一条约一米的木方条,他的兄弟黄xx则手持一条约一米半长的铁水管正在我身后几米处四处张望”,可见,谢秋强并没有被上诉人打到,上诉人也没有阻碍其行动的举止。同时,公诉人出示物证是铁锈斑斑的铁棍,但是,谢秋强却说“黄xx则手持一条约一米半长的铁水管”。

  连英昌在《询问笔录》和《事件经过》中称“我看到陈鑫兴被黄xx用长约1.2米的铁水管猛打背部,陈鑫兴抢过黄某来的柴刀后,左脚尖及背部等处均被黄xx的铁棍打中受伤;后来陈鑫兴和谢秋强他们抢到黄xx的钩刀后就退到长岗林业派出所背后……”连英昌所描述的该情形发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但是,根据他的描述,上诉人先后使用工具有铁水管、铁棍、钩刀,上诉人是普通人一个,并没有身怀绝技,怎么可能做到这点?

  植坤养在《询问笔录》中称“当时情况紧急,我没有看清楚是什么人追我,但我在全力和黄某兴抢夺他手上的这把带钩刀时见到黄某林大哥黄xx拿一根约一米五长的铁棍追打连英昌副所长……”植坤养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民警,在情况紧急的时候,连什么人在追自己都没搞清楚就逃命,但是,在“全力和黄某兴抢夺他手上的这把带钩刀时”,在这种危及生命比所谓“情况紧急”更要命的情形下,他竟然还能来得及看清楚“黄xx拿一根约一米五长的铁棍追打连英昌副所长”!

  总之,谢秋强等人的《询问笔录》和《事件经过》与事实不符,不应采信。

  事实上,在案发当天,上诉人从家里赶往现场的途中,遇到两名民警跑往街上回派出所的路上,在一名手持盾牌的民警经过上诉人身边的时候,敲了一下盾牌,并没有打警察。

  上诉人在案发当天接到一个电话,得知弟弟黄某林与人打架,关心弟弟而前往现场,并没有“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故意。上诉人实际上也没有殴打民警,或者采取“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手持盾牌的民警经过上诉人身边的`时候,并非案发现场,而是该民警跑回派出所的途中,该民警此前即使在执行公务,那么,该民警遇上上诉人的时候也应该执行公务完毕。

  原审判决认为,“开警车、着警服、配备警用装备到场”即为履行公务的行为是适用法律错误。难道在现实中就没有警察“开警车、着警服、配备警用装备到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么?

  因此,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以木条、钢筋等追打执行公务的民警……参与殴打前来支援的民警”是不符合事实,认定上诉人“以暴力方法阻碍警察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是适用法律错误。

  三、原审的违法判决实际上保护了若干公务人员违法征地、打压上访、违法拘捕黄某林、违法进入看守所与黄某林签订拆迁协议、违法侦查、隐匿证据、妨害作证等等行为,该判决有悖公正。

  某些公务人员为了达到顺利拆迁上诉人弟弟黄某林房屋的目的,打压黄某林不断上访,以莫须有的敲诈勒索罪强行将黄某林抓捕,并且违法进入看守所,以取保候审为条件强迫黄某林签订拆迁协议。

  后来,为了达到顺利拆迁上诉人与黄某林的祖屋,意欲故伎重演,以传唤为名再次抓捕黄某林,这才引发本案。

  在本案的过程中,某些公务人员违法侦查、隐匿了黄某林涉嫌敲诈勒索罪的卷宗和本案的视听资料,又有某些公务人员炮制大量明显不符实的证言。

  原审判决对上述事实视而不见,对包括上诉人在内的四名被告人重判,从而掩盖了其中的种种猫腻,原审判决明显不公。

  综上所述,上诉人认为原审判决是一份违法的判决、一份不公正的判决、一份牺牲无辜的村民来保护违法犯罪的公务人员的判决!恳请贵院公开开庭审理,撤销一审判决并依法改判无罪。

  此致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黄xx

  xxxx年4月19日

  妨害公务罪上诉状案例2

  上诉人:肖某某,小名某某,男,…年…月…日出生,身份证号码……,某某省某某县人,汉族,群众,小学文化,住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现羁押于某某看守所。

  因上诉人盗窃罪、妨害公务罪一案,不服某某人民法院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作出的(xxxx)某刑初字第 号刑事判决,现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请求二审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改判。

  事实与理由

  一、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涉案金额的证据相互矛盾且仅有当事人陈述,系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一审判决认定上诉人参与公诉机关指控的第1、3、5、8、9、10、12、17、25、33、47、48和49起犯罪涉案金额依据的仅仅是被害人陈述、上诉人供述。上诉人认为上述证据中仅有当事人陈述而没有其他证据加以佐证并且被害人的陈述相互矛盾,仅依据这两份证据不能查明事实真相,更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一审的判决显然违反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原则。

  二、一审判决所依据(写上评估机构名称)作出的宁汶上价字【xxxx】36号评估书评估结论缺乏客观真实性,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根据被害人范某某陈述其购买红色90拖拉机头新车时的价格为53000元(卷四104页),而评估书按照84%的折旧率计算,却作出65520元的评估价格,远远高于购买新车的价格。因此该评估结论缺乏客观真实性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三、一审判决适用法律不当量刑过重。

  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关于盗窃罪的量刑规定,1.(4)数额达到6万的,可以再十一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2.(1)盗窃数额超过6万元的,每增加5千至8千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2)盗窃数额特别巨大的,根据盗窃次数增加的刑罚量一般不超过三年,结合一审判决认定的上诉人所涉案金额对上诉人刑罚也应在十二年至十三年间量刑,而不是一审判决的十四年。因此,上诉人认为根据罪责性相一致的原则,一审判决适用法律不当量刑过重。  综上,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量刑过重,请求二审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改判。

  上诉人:

【妨害公务罪上诉状案例】相关文章:

1.民事上诉状案例

2.公司民事上诉状案例

3.行政上诉状(案例)

4.行政上诉状案例

5.民事上诉状成功案例

6.最新民事上诉状案例

7.刑事上诉状「成功案例」

8.行政赔偿上诉状案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inhushangchuqinghouyu/358939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