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窦桂梅老师的两个课例《晏子使楚》和《圆明园的毁灭》(2)

圆明园的毁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执教教师 《晏子使楚》教学目标

窦桂梅

  1、字词句教学目标(略);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晏子辩才中蕴含的审时度势的智慧,体会外交官的能言善辩与国力与尊严之间的关系。

沈志彬

  1、字词句教学目标(略);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人民教育赖编辑在《回归文本,回到语文的地面》中尖锐地指出:“有些语文老师的课堂开放以后,出现了教学目标迷失的现象。 ”我认为,窦老师的两个课例,也存在教学目标的迷失。课例中教学目标的迷失,不仅表现为三维目标中的工具性目标的迷失,突出了人文性的目标,而且在人文性目标中主要表现为学段意识的迷失。

  窦老师的课是以弘扬人文性为己任的。但不同学段对人文性的理解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目标是什么呢?课标规定的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着重号为笔者所加),它不同于第四学段的目标,更不同于高中阶段的目标。在窦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的课例中,不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初步感受圆明园的辉煌,而是引进课程资源企图穷尽圆明园的辉煌;不是深入文本初步感受圆明园毁灭所带来的惨痛,而是引进课程资源企图深入圆明园的毁灭的具体过程 ,更难以让人理解的是,还要学生进行角色换位体验,想象自己假如就是当时的皇帝、大臣、士兵,会怎么做。第三学段儿童,不具备当时的历史知识,又如何能进行换位体验?换位得来的体验也是不符合历史的特定环境的。在《晏子使楚》的课例中,不是深入三次对话,初步感受晏子的能言善辩和维护祖国的尊严,初步感受语言的逻辑力量,而是离开文本或只是抓住文本的细枝末节,和引进其他课程资源,然后进行或是过度或是随意的发挥,探讨晏子审时度势的智慧,探讨外交官的能言善辩与国力之间的关系,与国家尊严的关系。这些议题,就是成年人探讨起来也是费时费力的。而,这是六年级的课。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anmingyuandehuimie/5804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