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论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价值

岳阳楼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浅论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价值

  《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够成为标炳千古的经典名文,在于它深刻的认识价值,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卓越的审美价值。

  一、《岳阳楼记》的认识价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岳阳楼记》之中脍炙人口,最为精警的语言,也是文章的主旨句。长期以来,读者往往关注的是作者在此体现出的磊落襟怀和无私品德,却忽视了极其重要的一点:作者在其中所体现出的担当精神。什么是担当精神,这很难有周全的表述和准确的定义,但观照孔子和孟子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实践,我们或许能从中受到启发。孔子和孟子在他们的道德实践中的人格追求是“君子”和“大丈夫”,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孟子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无论是“君子”还是“大丈夫”,他们都秉承天地正气,安贫乐道,既不患得患失,又不庸人自扰,虽历经磨难仍矢志不渝,明知艰险仍勇往直前,付出一切而义无反顾,这应该就是担当精神。在传统儒家文化中这种精神一以贯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它发挥的淋漓尽致。

  金人元好问曾这样评价范仲淹:范文正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朝廷为柱石,一身而备数器。这里的“器”除了指才能之外,主要还是指担当精神。范仲淹的担当精神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他经历了前后三次的贬谪遭遇,比起苏轼二十多次的“贬谪之最”,次数尽管不多,但范仲淹对待贬谪的态度和对贬谪作出的价值判断则是值得后世借鉴和敬仰。据《湘山野录》记载,范仲淹第一次被贬,送行的只有两三个知己僚友,他们称赞说:“此行极光”。第二次被贬,僚友又说:“此行愈光”。等到第三次被贬,送行的亲朋好友异口同声说:“此行尤光。”范仲淹也哈哈大笑说:“仲淹前后三光矣。”三次被贬的经历,不仅没有消弭他的意志,磨蚀他的棱角,反而不断升华着他的精神境界。表现他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的《岳阳楼记》是在第三次被贬之后完成的,这篇文章名为作记,实为借题发挥。它旗帜鲜明地标举出了一个有理想、有操守的封建士大夫的人生观、价值观,含蓄委婉地肯定了滕子京对待贬谪的正确态度,特别是对待贬谪作出了有别于历史上任何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价值判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议论在将近一千年之后,仍然具有超越时代的认识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eyanglouji/7414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