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评价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2)

余光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953年,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1950年离开大陆,1974年写作本文时46岁,对一个有深厚文化素养的人,年龄会帮他获得真正深厚的东西。在外漂泊二十五年,这种稳定中的漂泊是种情思,它是可以和一个人相伴一生的,带给人愁绪的同时也给人独特的气质。

  雨是我国古代文化里很有诗意的一个字,这诗意主要来自诗词。象“微雨”“夜雨”“清明雨”“骤雨”“秋雨”“窗外雨”“丝雨”等,这些雨里是有故事的,这些故事总是被诗人独自想起而黯然无处,于是有了满纸的“雨”。那么雨里会有什么故事呢?想象一下,在一个寂静的夜里,独在异乡的人,忽然听到窗外萧索的雨声渐渐紧密起来,开门去看,看夜的雨落在宽大的梧桐叶上然后滴落,一滴一滴,凉风吹过,是春或秋都不重要,其实此时的天地是一样的,冷清清人远天涯近。这种况味是那个境界里的,今天,我们没有几个人能去感受了。我们听到的是汽笛的声音,闻到的是尾气的味道。所以对雨的爱只能在古诗词里缠绵了。

评价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很庆幸,余光中有那样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他的生命这般充满诗意。但生活在工业化的年代,他也感受到现在的雨季是没有音韵的雨季,要去《诗经》里才会找到,现在只剩了一张黑白的默片。所以之所以会在听听那冷雨中有如此的对古文化的不舍和怀想,是因为作者也感到了这些东西的消失,正如刘亮程写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中提到的,一个人的生存是需要证据的,内心的生存也是需要证据的。其实内心的与外在的生活必定是一体的,如果我们把这些滋养我们内心的东西丢弃得干干净净,那还能留住什么。“无知”是机器时代的“骄傲”,是这样吗?希望不是!  我会和大家分享那些美的诗句,那不是无病呻吟,那里有真实的心灵可以感动我们,在感动里我们才能热爱和承受。生活总会是坎坷的,坎坷不是冷漠的理由。干枯的生命对不起——生命——这个伟大的创造。

  于是和诗人在有雨的季节听雨,厦门街的雨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他会沉思冥想在雨夜的一盏灯下,当前尘隔海,古屋不在,我们,去哪里,找回这夜的缠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guangzhong/25361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