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光中的散文新作《山东甘旅》赏析(3)

余光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特定的历史场域造成了余光中这一代人与黄河母亲数十年的隔绝,同时也一度造成了其在海峡彼岸和异国他乡的儿女们与祖国母亲的疏远。对此,余光中是深感忧伤与疚痛的。他希望民族的这种分离悲剧不再延续,他一定要让自己的后辈记住自己根出何处。因此,他带着自己的女儿一起来拜认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并这样抒写自己亲见女儿拜认黄河时那百感交集的心情:“我存和幼姗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自己70多年的人生沧桑,伴随着中华民族自抗战以来的风风雨雨和海峡两岸人民半个多世纪的骨肉分离,在亲见女儿拜河认根之时,余光中又怎能不浮想联翩,情动于中。而当他以传神之笔为我们勾画出满头飞雪的70老翁带着40多岁的女儿从海峡彼岸奔向黄河,拜认“母亲”这样一幅动人画面时,又有谁能不感到心灵震撼和悲喜交集。

  余光中的黄河情是强烈、深沉和绵长的。在这种情感的影响下,他竟然不忍刮掉自己鞋子上所踩的黄河泥土,并穿着这双泥鞋登上了告别齐鲁的飞机。他说:“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和中华历史的见证,黄河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余光中所钟情的黄河,绝非只是自然意义上的黄河,更主要的是人文意义上的黄河。他把中华游子的思国怀乡之情,台湾同胞的厌分盼合之心,炎黄子孙的文化认根之意和两岸人民的民族亲情全部倾注在滚滚黄河之中,以此很好地传达了既是他个人的,同时也是所有中华儿女共有的中国情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guangzhong/30301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